
长平:两岸消除误解与诋毁需要更多交往
赴台旅游团首发在即,两岸民众翘首以待,台南市“卫生局长”胡淑贞却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针对一些人称大陆肺结核患者众多又爱随地吐痰的说法,胡淑贞回应说“陆客走过的地方都会进行消毒”。这番话引起台南市议员哗然,批评这是歧视大陆游客;大陆这边也有网民高调回击,号召抵制台湾游。
虽然胡淑贞辩称“口误”并已道歉,但有人写文章认为台湾人歧视大陆人并非孤例,实为很多岛人的真实心态。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如何,但我相信由于多年的政治隔阂,台湾人要攻击大陆游客并非难事。但我们不要忘记一个简单道理:跟彼此隔膜相比,流言蜚语并不可怕;消除流言蜚语的办法不是抵制,而是更多地交往。
我第一次和台湾人交往是在二十年前,一个壮实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宿舍门口,称他是从台湾大学来大陆旅游的学生。让我惊讶的是,一个对大陆有如此兴趣的知识青年,却以为大陆还处在“文革”的环境中,到处都在搞阶级斗争。多年以后我认识的一些台湾朋友,讲起他们童年时代“抓谍匪”的故事,说上面会派人偷偷到学校厕所等地方张贴“共党匪讯”,如果没有被迅速发现并撕毁,学校就会受处罚。
几年前,我在旧金山地铁里遇到一个白人男人,他问中国有没有地铁,我的肯定回答让他很失望,随即他又比手划脚地说你们中国的地铁肯定破旧不堪,是蒸汽机牵引。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但是我对他的无知更多的反应是同情。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美国人心里,都不会装着那些可怜的问题。
但是我并没有天真到认为,几个旅游团就能紧接着政治人物的“融冰”之旅,造出汩汩温泉来。我见过太多恨日本的人,到了日本之后变得更恨了,因为很多人的眼睛只用来看自己想看的东西。两岸人民的交往并非自今日始,我总是听见截然不同的观感。最早过去的是一些基层官员,他们考察回来往往会说,台北的发达程度比北京上海差远了,高楼大厦没几个。而另外一些人,比如女权主义朋友,考察回来往往羡慕得要死,说两岸女权的差异不可以道里计。
7月4日,是“台湾游”首发的时刻。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台湾店主“篷门今始为君开”的盛情,也很担心他们会失望。如今经济低迷,大陆游客未必会像传中说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而在大陆这边,也有人劝说游客们不仅观光,更要多看看台湾更为现代化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不现实的寄望。我更愿意把他们看作是一些普通的旅游者,他们的目的,除了投亲访友,就是观光消闲。
恰恰是这些真正的民间交往,是促进了解与和解的最可靠途径。不要怕交往中的误解与诋毁,那是必须要付出的历史代价。一两次交往可能让误解更深,但是更多的交往只会让了解更深。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时评家)
(文章来源:6月30日 汉网—长江日报)

- · 台风莫拉克已致台湾62死 一村庄被掩埋 | 2009-08-12
- · 银联卡台湾受理业务开通 | 2009-08-11
- · 携程暗购台湾最大旅游网易游网 | 2009-08-06
- · 人民日报:“辟谣”根治不了乙肝歧视 | 2009-08-05
- · 鲍威尔:在美国没有未受过歧视的黑人 |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