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宁:处置罢运,沟通胜于暴力
新华社11月29日电,重庆50余家出租车公司80余名的哥代表,经四轮协商讨论,委托5名的哥起草并向社会发布文明行车倡议书,并就出租车罢运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尽管致歉带有"作秀"成分,但从罢运到致歉,探寻重庆的哥群体心路历程及心态转变成因,对政府和社会日后处置此类社会冲突采取妥协而不是高压的方式提供了借鉴。
11月3日发生的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虽说规模大影响也大,但终究未演变为令人难堪的“官民冲突”和“警民冲突”。罢运事件之所以没被激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反应适度、实事求是的“柔性处置方法”起了重要作用。用更贴切的说辞,利益妥协机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防止冲突升级的“缓冲器”作用。
早报评论员所察,闻罢运事件发生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直接与的哥代表、市民代表、出租公司代表、主管部门代表面对面,直接倾听的哥代表的合理诉求,使重庆的哥群体长期被压抑的郁闷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排泄。这是缓解矛盾的第一步;第二步,重庆各出租车公司降低的哥“份儿钱”每日110元,其中50元直接转为的哥收入,剩余60元为的哥建立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以解决的哥群体后顾之忧;第三步,市及各区政府相关机构联手集中打击黑车,规范出租客运市场秩序。眼下第三步仍在进行时,探索市场整治的长效机制任重道远,但上述三招连贯实施,重庆的哥群体的心态已然出现趋于稳定,如是才出现了由罢运到致歉之变。
重庆罢运事件平息后,江西永丰、海南三亚、甘肃永登、广东汕头等城市又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同类罢运事件,尽管各地平息事态之做法各有侧重,但总体观之,均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和借鉴了由倾听、满足或部分满足的哥合理诉求、整治黑车等环节组合的利益妥协机制,并程度不同地发挥了缓解而不是激化矛盾的效果。
一连串罢运事件,提醒和催生了更多城市赶在矛盾激化前主动排解的紧迫感,提前拆除了一批极易引发矛盾激化的“引信或雷管”。譬如广州市政府宣布:从本月起,每月减少的哥份儿钱800元,同时推出支持出租车行业正常发展八条举措,其中最人性化的举措是为全市的哥缴纳养老保险。
在上海,同类未雨绸缪之举更是赶早不赶晚。十几天前,韩正市长结合上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沪上的哥代表直接交流座谈,倾听他们呼声,对他们的合理诉求倾注于“能解决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会一一负责的回复大家并抓紧解决”之诚意。如是,的哥代表的情绪舒坦了许多,韩正市长则听由衷坦言“我从你们这里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多发期。矛盾既由历史积累,也由转型过程所伴生,亦呈新旧矛盾交织。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不到“不一样的声音”。毋庸讳言,眼下亟待各级党政机关分批排解的社会矛盾、利益冲突远非出租车一项,但因重庆处置的哥罢运事件所展现出来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寻求各方利益兼顾的一整套舒缓而不是激化矛盾的利益妥协机制之初步呈现,以及广州和上海提前预警、提前介入,提前干预、主动把可能引发的矛盾排解在激化之前的做法,不仅对出租车行业正常发展及的哥群体合法利益保障有效,对其它适及群体之间、官民之间、劳资之间、企业之间利益冲突或利益纠葛的事项,也当能在不同程度上收到成效。
由倾听、对话、兼顾、平衡等手段,以及由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直接感悟、体察社情民意的工作方法所共同构成的利益妥协机制,若要加快建立并在广泛的社会领域推广和实践起来,条件业已基本成熟。所指条件择其要害或叫有利因素,在于政府行政思维正从管制向服务转型,由指(命)令向疏(引)导转向,由此作基础,让利益妥协机制发威,应当渐成当下及今后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导形式。
(文章来源: 08年12月3日 作者博客)

- · 秋风:表达的制度化机制最重要 | 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