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11-05
尹中立
订阅

尹中立:不能剥夺中国员工持股权

化名人余秋雨持股的上海徐家汇商城公司即将发行上市,余秋雨的个人身价有望随着公司股票上市而超亿元。这件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纷纷质疑余秋雨持股背后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余秋雨当年收购的是该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的非国有股份,不存在明显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余先生是通过什么环节得到了徐家汇商城的股份的?徐家汇商城的招股书中显示,2001年12月,当时还是上海六百的徐家汇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并计划将其持有的24.5%股权转让出去。这些股权转让给了上海祥龙物业、徐汇副食品公司、上海六百的31位公司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以及余秋雨等4位外部自然人。余秋雨当年以每股2.9239元的价格购入82.5万股,出资为241.22万元。而经过近8年股的本转增,如今余秋雨的持股数量为518.6445万股。也就是说,余先生得到股份的契机是徐家汇商城股份公司解散职工持股会。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愤慨,其真实原因在于:公司31位公司管理人员以及象余秋雨这样的与公司毫无关系的外部人都可以持有股份并分享公司上市带来的巨大财富增值,但将自己一辈子奉献给企业的普通职工就被迫在上市前将自己的股份转让出去,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巨大财富被无情剥夺了!

解散职工持股会会冒很大的风险的。以徐家汇商城股份公司为例,虽然招股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职工持股会所持股权的转让以及职工持股会的解散清算均已经经过职工持股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准及全体会员声明表示同意,股权转让款已经由职工持股会全体会员签收,价格公允,股权变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履行了相关的产权交易程序,股权转让程序完备,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存在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笔者认为,即使在法律程序上是完备的,也难掩结果的不公平之现实。因为,职工当年并非所有人都是自愿转让的,多数是被劝导(甚至是强制)放弃股权的。当他们知道8年后的今天,当初放弃的股权已经增值40倍以上,他们内心肯定不会平静的。

如果说徐家汇商城剥夺职工持股权利令人愤慨,那么不久前刚刚公布招股书的江苏洋河酒厂关于职工持股的陈述就让人疑窦丛生了。该公司新股发行价格为60元/股,上市后的股价有望超过100元/股。具有明显职工持股痕迹的蓝天公司和蓝海公司上市前分别持有公司股份5100万股、4800万股,两公司拥有的股票市值将达到99亿元。按照上述两公司入股时的洋河酒厂职工总数2973人计算,人均持股价值达到了333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股份归全体职工所有,则该公司职工完全可以一次性实现集体富裕。

令人费解的是,该公司招股书一方面承认蓝天公司和蓝海公司当年入股资金的很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洋河酒厂普通职工的借款,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两公司所持股份与普通职工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归属于公司12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但该公司招股书同时披露上述125人中的15人(为公司主要领导)早在2002年改制设立时就已经通过政府奖励和个人出资相结合方式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这部分股份上市前已经达到2572万股,他们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在2006年继续增加持股了。

如果该公司招股书内容属实,那么125名公司领导通过两次入股获得了人均1亿元的身价,而3000多普通职工则一无所获。证券监管部门似乎心理也不踏实,因此特别要求宿迁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出文保证洋河酒厂的现有股东不存在代替他人持股等问题,很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如果说洋河酒厂不承认职工持股令人费解,那么稍早之前上市的东软股份、恩华药业、家润多等公司就是对职工持股权利的公开剥夺了。这些公司都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职工持股现象,但无一例外地都在上市前将职工持股进行了彻底清理。它们要么将大部分职工持股转让给少数管理层,要么将职工持股转让给外部投资者。

导致公司上市前集中清理职工持股的制度根源就在于证监会明确规定:除少数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除外,上市前持股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一律不准上市。存在工会持股、持股会以及个人代持等现象的公司也一律不准上市,除非上市前予以彻底清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按照现行监管政策,在当今中国最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公司------联想集团和深圳华为也永远都不可能在国内A股上市,因为他们都存在大规模的职工持股,而职工持股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清理”了职工持股,他们的生命力恐怕也就不存在了!

在社会主义中国大肆清理职工持股的同时,资本主义美国却在大张旗鼓搞职工持股。破产后的通用汽车职工在几乎没有支付代价的情况下就获得了新通用17.5%股份,而遭受巨大损失的老通用债权人仅获得了10%的股份;欧宝汽车的职工也同样获得了新公司10%的股份。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职工持股就作为“人民资本主义”的核心内容在美国广泛推广,到上世纪末已经有3000万产业工人持有了本公司股份,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之一。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现实中的中国资本市场似乎只为少数人造福,普通职工根本无缘分享。如果按照当前的思路走下去,资本市场无法让广大职工分享上市公司带来的资本增值收益,只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场所,让少数人获得更多的财富。

因此,是否允许职工持股,不仅关系到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关系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视频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