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望院长致辞
“建设法治国家”早已写进宪法,但是如何建设法治国家,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近年来,在“反思改革”的社会思潮影响下,分歧越来越大。今年3月全国“两会”之上,本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教授,他对一个时期以来的司法职业化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司法体制的职业化必须与民主化相结合,必须以民主化来促进职业化。他的观点在法学界、司法界引起诸多回应。7月,本报发表了采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的文章《不走回头路》一文。贺教授在文中表达了他对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些担忧,认为司法独立刚刚起步,却又有走回头路的趋势:一方面追求专业化,另一方面则强调 “司法的民主性”、“大众司法”,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使得司法独立大打折扣。此后,我们经济观察报开辟了专栏“中国法治到底如何向前走”,众多法学界、司法界人士为本报撰文,参与讨论,针对中国法治现状、路径选择各抒己见,反响之广出乎我们的意料。法学家之间的分歧的确值得好好讨论,因为这不仅关乎司法改革如何取向,也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为此,本报在本月初还在重庆大学组织了“观察家论坛”,邀请陈忠林教授与贺卫方教授就“中国法治应该怎样向前走”当面切磋,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今天,我们邀请重庆大学法学院陈忠林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和王建勋副教授,再次就“中国法治应该怎样向前走”进行探讨。
在重庆大学,陈忠林教授与贺卫方教授唇枪舌剑,短兵相接,非常精彩。我们相信,今晚的讨论将更加激烈,更加精彩。

- · 反价格垄断新规:堵截行业协会 松绑生产商 | 2009-08-16
- · A股投资新底牌: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 2009-08-16
- · 新医改加速整合 中小医药企业命悬一线 | 2009-08-16
- · 首日或十余家挂牌 创业板拟用扩容“对冲”炒新 | 2009-08-16
- · 股市就像“老鼠会”:散户总在“悲惨世界”新解 | 20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