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网首页>>
超稳定系统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对社会进行强控制,不允许制度改革和新社会组织的成长;但腐败又是不能抗拒的,其结果是王朝被腐败...
[本人简历]金观涛,1947年生于浙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讲座教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贫富差距。任何时候都有贫富差距。也不在于贫富悬殊,而在于各个阶层当中是不是有流动性。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
[本人简历]张贤亮,著名作家,生于南京。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现任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董事长。主要作品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我一直不同意牟宗三的思想。我们为什么非得按照西方的模式来考虑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能不能对世界文化有我们自己的特殊贡献呢?...
[本人简历]汤一介,1927年生,湖北黄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八十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影响巨大。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与林春合写的《要大力发扬民主,大大加强法制》等文章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投合中国文化的“气势”和辞...
[本人简历]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性社会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女性权力的崛起》等。
 
实际上教育和经济一样,管得越少搞得越好,统得越死越没活力。中国现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变革,而不是小敲小打的改良。什么是...
[本人简历]刘道玉,字叔嘉。金属有机化学家,当代中国最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之一。1933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率先实行了一系列教学与管理制度。主要著作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爱的学校》等。
 
我谈不上思想家,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启蒙者之一。其实至少有几十个、几百个启蒙者,大家都在做不同的工作,我可能影响大一点...
[本人简历]温元凯,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1946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77年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和留学制度。1984年,专著《中国的大趋势》出版,对当时的改革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著作另有《改革的曙光》、《闯荡华尔街》等。
 
八十年代确实有“一切推倒重来,重估一切价值”之势,之所以有这种问题,就是思想简单化。接受新中国教育的这一代人其实都是黑白...
[本人简历]梁治平,著名法学家。1959年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近年主持“宪政译丛”等丛书。主要著作有:《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书斋与社会之间》等。
 
社会台前活动的知识分子都是开“药方”的人,都是积极的功能性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提供“是什么”的人,越来...
[本人简历]麦田枢,作家,学者。八十年代曾为《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是当时报告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九十年代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农民史问题研究。主要作品有《天荒》、《天国猜想》等。近年担纲策划《大国崛起》。
 
首页 上页 1  下页 末页 GO 共1页
十年,经济底色
1989 1989年1月下旬,得知《对话》入选“中国现代艺术展”,肖鲁从所在单位上海油画雕塑院回杭州安排托运作品之事,在杭州“方舟酒吧”偶遇唐宋,之前她与唐宋并不熟识,他们在酒吧聊了起来,谈到各自的作品。肖鲁告诉他自己有朝《对话》开枪的想法。唐宋觉得这想法不错,“你敢不敢到中国美术馆去打两枪?”
1988 1988年元旦前,山西青年作家赵瑜揣着一部报告文学手稿来到北京。那是中国报告文学的黄金年代,“问题报告文学”成为主流,刘宾雁、苏晓康名噪一时。偏居晋东南上党地区文联的赵瑜,此前写过《中国的要害》、《但悲不见九州同》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时称“晋军猛将异峰突起”。
1987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时隔多年,时任肯德基远东区总裁的美籍华人王大东清楚地记得,当时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人群太多,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门口排队的人绕了一圈,排队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可是人们都兴致盎然。
1986 按1986年的统计: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百十倍于此的自谓诗人。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油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每一本民间诗歌报刊的背后,都是一群热血不眠的青年。他们与国家出版之间的隔阂,使人感到火山喷发前岩浆苦闷而巨大的力量。
1985 这一年,也是广东、福建两省试办经济特区五周年。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杨尚昆等,大胆、果敢、务实,为大批干部卸下了历次政治运动的包袱,他们提出的全省财政包干等特殊措施,使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了一大步。
1984 1984年,中国改革最耀眼的光环应归于蛇口,在这一年里,“特区”蛇口与袁庚的声望同时到达了巅峰。1月26日上午,邓小平在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人陪同下,来到蛇口。在了解过蛇口码头的建设和通航状况之后,邓小平高兴地说,你们搞了个港口,很好!这是邓小平视察蛇口、深圳的第一句赞扬。
1983 “华夏”1983年4月15日宣告成立。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向前赶,政府的批准文件还没下来,它便按捺不住,提前诞生了,也不再偷偷摸摸。众人大张旗鼓热闹一番,庆祝长夜过去,曙光升起,新的事业行将开张。“多好的春天!中国最大的科学金字塔开始破裂了。”
1982 1982年“一号文件”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1981 1981年12月3日,陕西显像管厂正式投产,才结束了中国不能配套生产彩电的历史。而电视台播放美剧《加里森敢死队》,在即将播完时片子被禁掉了。
1980 那本是一个振奋的年代。刘少奇在含冤死去十一年后得到了平反,全国下半旗致哀;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审判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华国锋辞去职务,“两个凡是”的时代终结。
Copyright (c) 2000 - 2008 EE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经济观察网网络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