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台资牛排店的上海路线图
英美惠从1998年开始跑大陆市场,希望将台湾王品集团的牛排和西式餐点落户大陆。
2002年,她拜访上海一位经营西餐的前辈,听说大陆客人已不再要求用筷子吃牛排了,英美惠觉得时机到了。王品集团决定以台商最多的上海为试点。
刚来上海时,英美惠四处寻找食材。她找到美国牛肉协会等供应商,但没有一个供应商愿意供货。
“他们觉得一家只做牛排的餐厅不可能在大陆活下去。”英美惠说。当时牛排馆多依附于五星级餐厅,一些西式餐厅的经营状况都很糟糕。
2003年7月,王品集团在上海仙霞路开了第一家店。幸运的是,3个月的时间里经营状况就进入正轨。到2009年,王品集团仅牛排店在上海已有12家,大陆共有30家。
英美惠观察到,2003年时台塑牛排店里约98%的客人都是生活在上海的台商。到了2005年,80%是上海本地的客人,而现在,这个数量达到了90%。
此外,2003年来台塑牛排店用餐的多以商务宴请为主,现在则多是朋友小聚、家庭聚餐。消费的年龄层从35岁至45岁,降低到25岁至40岁。
“这个数字,反映了上海本地人接受西式饮食文化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上海年轻人西化的程度。”英美惠说。最初,他们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感,牛排多煎至全熟或七分熟,现在很多客人偏好五分熟,甚至能接受三分熟的牛排。
“我们的装修风格也从最早的强调法式奢华风格,走向英式内敛风格。”英美惠说。她认为这几年上海已经过了“显富”的阶段,更注重内敛的文化品位。“从这些用餐细节的变化可以看到,上海的饮食文化已经随着城市国际化变得越来越开放。”
英美惠觉得要在上海把店开好非常难,因为上海的传播力太迅速。“我的经验是,一家餐厅如果在上海活得下来,那在大陆别的城市也一定活得下来。”
英美惠说,相对而言上海人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比如,在上海开店,大约不到半个月就会客满,但三个月过后是否还会客满,就要看餐厅的本事了。而在北京,则要先熬半年,半年之后,大家觉得这家餐厅还行,生意才会逐渐好起来。
1 | 2 |
- 伯南克安抚讲话带动美股尾盘反弹 金价冲高 2010-06-09
- 英国赤字危机渐深:惠誉“威胁”下调评级 2010-06-09
- 外管局数据:一季度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927亿美元 2010-06-09
- 上海领头羊绿地 正式宣称全国100个楼盘降价 2010-06-09
- 麦当劳称召回杯无毒 每只退款3美元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