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共识”7年徘徊
谢良兵
10:29
2010-05-31
订阅

与很多地方主动环保不同,河北省的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长期“被环保”——作为北京的水源地,这两个地区被要求关闭污染性企业,“因为官厅水库,张家口市比别的地方晚开发了20年。”张家口市怀来县县委副书记李玉清对本报记者说。
近日,有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的官员向媒体透露,《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年内获批。对于京津周边的河北地区而言,这一规划等待了近7年之久。一旦获批,这将是河北省继曹妃甸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的区域发展规划。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京津冀地区生产要素向京津两大中心城市过度聚集,在河北地区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省冀望,《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获批能消除这一贫困带。
贫困带
通常而言,在大都市的周边基本上都会形成一个由大城市带动小城市的经济繁荣的城市群,珠三角地区如此,长三角地区亦是如此,但在有着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的环渤海地区,却出现了一个狭长的贫困带,专家称此现象为“灯下黑”。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京津周围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人。在今年两会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谈过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他说,中国还有许多落后地区,北京150公里外的河北滦平县就很贫困。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地处北京北部,作为京津的水源地,虽自古与京城一衣带水,但却是离北京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9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境内的潮河、滦河分别是北京和天津的饮用水源。
滦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卢继俊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为了保证水质,当地限制了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潮河流域没有啥工业。原来有金矿、铁矿,民间采金也很多,但基本都被取缔了。整个县里甚至连家造纸厂都没有。”
承德市水务局一位官员透露,仅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的工业项目就达800多项,每年给承德造成的利税损失就达10亿多元。同时承德平均每年还要投入2亿多元,用以治理承德的山川。当地人常这样调侃地说:把风沙留在承德,把绿水奉献首都。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河北省为北京供水的其他县市。
在张家口市怀来县城所在地沙城周边,到处都可以看见葡萄园,当地人说,种植玉米等作物,基本难有收成,干旱是这里的特点。尽管县城不到几公里的地方就是官厅水库,但早在十几年前这里的农民就被告知,他们不能用这些水。
而在建国之初,为了建设官厅水库,怀来县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49200人移民,包括原怀来县城在内的80多个居民点和15万亩耕地被淹。这里曾是怀来县最富饶的粮仓和花果园。但从它建成那天起便与怀来无关——由北京市管理和使用。
“怀来发展工业受限制很多,是在为北京作牺牲。”怀来县县委副书记李玉清对本报记者说。
融城难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出于北京环境的考量,北京的一些污染型产业急需转移出去,就近的河北省成为这些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于是,七年前,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开始变得火热起来。但直到今天,一体化更多地都还停留在口号与文件中。
2004年2月,京津冀三地政府已经就一体化事项达成 “廊坊共识”;6月,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合作机制建立;直到2004年11月,京津冀三地合作才开始从务虚转为务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开始进行调研编制。
河北省曾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从环境开始破题,河北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环境一体化体系的概念,这一体系主要是指森林生态、水资源等外溢性、公益性资源的共享共建,也就是用资源补偿的形式让京津对河北进行经济辐射。
不过,这一破题也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怀来县的一位官员说,北京市也承认,怀来为保护北京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牺牲。但在这位官员看来,水源地的政府和群众正在为保护北京牺牲自己的发展机会,北京应该认真考虑对水源地的补偿问题。“遗憾的是,北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够。”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的《环京津城市集群发展调研报告》称,一些城市定位不明晰,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比如,许多地区尚未健全交通运输体系,与京津还处于“对而不接、近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状态,这直接影响相互之间分工合作。
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2008年4月,由北京开来的938支5路公交车,因隶属北京而价格便宜,招致同线路的廊坊车主的不满,而被堵截长达5天。“跨省经营”是这起事件的起因。但这一北京与廊坊两地之间的协议所带来的影响,却最终由当地的私车业主和当地客运公司埋单。
事实上,938支5路公交车的开通是廊坊市为招商引资而做的布局,也为拉近自己与北京的距离。但有意思的是,廊坊市与北京之间的合作也招致河北省的杯葛。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也反对938支5路公交车开往廊坊,认为需要事先向他们申请。
同一时间发生的同类事件,还有北京至霸州的943路曾一度受到当地个体运输人员阻拦。尽管这两起事件已经平息,但是,背后所反映的是所谓京津冀一体化的行政性困局。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 《报告》指出,环京津城市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政策导向,河北与京津没有形成体制、政策等梯度差;与京津高层交流合作,产业转移、交通对接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合作进展相对缓慢,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对接忙
京津冀一体化的真正实质性动作其实是因为奥运,北京将首钢迁移到了河北的曹妃甸。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北京城市发展空间的受限,产业急需转移,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明显比前两年加大了许多。
在北京和天津双中心的格局之下,河北省提出了建设环京津产业带的发展思路。在京津之间的廊坊市,已经承接了很多京津的企业。
这两年是北京城市空间重新布局的时期。2009年,CBD东扩、南城计划、通州国际新城等规划相继出台,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开始呈现出“东南飞”的景象。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等地也迅速出台对接措施。
为了与北京的《城南计划》实现“无缝对接”。固安县计划投资60亿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京南卫星城”。河北省批准固安工业园区“扩区增容”,为主动承接北京南城区域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中产生的外溢和转移产业提供空间。
在东边,随着北京CBD东扩和通州副中心的建设,大厂县也积极对接北京:在距离北京最近的祁各庄镇建立潮白河工业区,并建起包括石油装备、新能源环保、数字传媒及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地的 “大厂北京产业园”,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对于这背后的动因,河北省委政研室研究员、重大课题二组组长胡冬原解释说,到2020年,河北要推动环京津23个县、市的绝大部分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因此,涿州、大厂、三河,甚至唐山、保定等地都将会加速与京津对接。
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明华表示,一些欠发达地区依据自身的土地、劳动力等这些低成本的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一些发达地区的外延产业的做法,往往陷入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
而另一方面,长期被看作一个整体的京津冀地区缺乏统一规划,也带来了京津冀区域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京津间的汽车产业同类竞争很是白热化。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和互补性必须解决。
据了解,尚待国务院批复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给三地作了明确定位。其中北京确定为发展高新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河北则定位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