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出发之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明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898”,一路向北飞行。
记忆中的哥本哈根,“白天很短,黑夜很长”,整个小城有种缓慢的乐趣,疲惫的现代人徒步走上一天也不会感觉到累。
雨夜的大街,没有车水马龙。低压的云层下,城市布局节奏明快,安静雍容。清晨来得很迟,天色阴沉,而空气透明,夹杂着一点蓝莓的味道。传统和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这里并行不悖,和平相处。
我有一种预感,二十个小时后,再见哥本哈根,可能会颠覆这个小城在我头脑中的印象。
无法想象市区面积只有88平方公里的“他”将怎样去承载192个国家的政府、媒体、企业以及各种组织代表的“一涌而入”。更无法想象如此与世无争、安于一隅的“他”怎样去见证即将到来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出发,总是开始于一次期待。
上一次,是安徒生、美人鱼、雪橇犬、驯鹿、冰酒店、北极光,还有纯净的具有穿透力的午夜阳光……
这一次谈到期待,我突然间倍感沉重。
这种沉重来源于对结果的“渴求”和“不确定”。经过近两周的外围采访,我知道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盖棺定论式的悲观,也不会像少数激进派想象的那样乐观。
这将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充满了“进攻”“退让”与“变数”。
这种沉重,来源于我身上肩负的任务。
将近9点的时候,正在收拾行李,突然接到南京《现代快报》记者打来的电话,居然是对我进行采访。问我这次去报道的感想、重点和思路。做记者以来,一直是自己在采访别人,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有人来采访自己。
刹那间感到,原来这么多人在关注着“他”,那座小城,那场谈判。而我的任务是怎样将这场战争“撕开来”展现给大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