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记
国门外的十年(1949-1959年)
1949年
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
D.M.霍奇金(英)第一次成功测定了青霉素的结构,后来又测定了维生素B12的结构,获得诺贝尔奖。
1950年
美国施乐公司生产了第一台静电复印机,使静电技术得到应用。
1951年
美国热功率为1400千瓦的增殖堆一号带动了发电机发电,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核能发电。
美国雷明顿-兰德公司使用了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
1952年
美国试爆第一颗氢弹。
1953年
英美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954年
通用电子计算机(UNIVAC)问世,标志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正式诞生。
1955年
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本迪将石墨转化成人造金刚石,这是人类材料合成史上的里程碑。
1956年
日本的江琦玲於奈发明了双二极管、江琦二极管,给研制固态半导体开创了各种新的可靠性,他与I·加埃沃、B·约瑟夫森共同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号”在苏联拜克尔发射场由火箭送入地球轨道。
1958年
美国出现了民用晶体管计算机,成为计算机第二代产品。
国门外的十年(1959-1969年)
1959年
世界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
苏联先后发射月球1号和月球2号探测器。
1960年
苏联太空犬 Belka和Strelka乘史波尼克五号太空船开始环绕地球。
1961年
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卫星式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美国发射水星3号宇宙飞船,开始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爱恩斯教授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机器人。
人造卫星首次向全球播放电视。
法国和英国决定制造协和号飞机。
1963年
美国电脑奇才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获鼠标发明专利权。
1964年
日本东京、大阪间新干线通车,这是世界首条高速铁路。
1965年
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成为人类第一个太空行走者。不久,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离开宇宙飞船密封舱,创造了太空行走时间的新纪录。
1966年
美国生物化学家确定了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全部遗传密码。
1967年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
1968年
美国累计生产了2.5亿辆汽车,日本丰田公司年产量达到100万辆。
国门外的十年(1969-1979年)
1969年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年
波音747客机首次商业飞行。
1971年
美国Intel公司制成微处理器,开始计算机第二次革命。
1972年
阿波罗计划中最后一次任务阿波罗17号发射。
1973年
韩国重化工业的象征、年产103万吨的浦项钢厂竣工。
1974年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普遍大幅下滑,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业。
1975年
微软公司成立。
1976年
美国的着陆舱在火星着陆,成功发回数万张火星地表照片。
1977年
超音速航班开始在伦敦和纽约间飞行。
1978年
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在美国诞生
国门外的十年(1979-1989年)
1979年
旅行者1号发现木星环、飞跃木星。
1980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世界车"。同年,日本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美国退居第二。
1981年
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美国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向地球轨道,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
1982年
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粗钢生产国。
1983年
美国总统里根发表电视讲话,声称为使美国不再生活在“核毁灭”的威胁下,将研制太空反弹道导弹系统,即“星球大战计划”。
1984年
苹果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Macintosh计算机。
1985年
美国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升空执行任务。
1986年
日本通产相公布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即第五代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计划。
微软成为公众企业,盖茨成为IT产业第一个亿万富翁。
1987年
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等人宣布首次得到了90K以上的超导体,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突破液氮温区(77K)的超导体,是超导物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8年
苏联第一架无人驾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试飞成功。
国门外的十年(1989-1999年)
1989年
日本和美国研究人员分别宣布,他们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
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日本在开发出第一台实用型模拟高清晰度电视
(HDTV)。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卫星。
美国高通 (Qualcom)公司向太平洋电话公司提供了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进行小规模试验。
1990年
世界著名大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跑车,法拉利跑车风靡全球。
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推出全球个人通信新概念,提出用77颗低轨道卫星覆盖全球的计划。
1991年
蒂姆·伯纳斯-李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站。
1992年
IBM、MCI和MERIT三大公司联合组成了高级网络服务(ANS)公司,建立了新的广域网(ANSNET),成为因特网的另一个主干网,使因特网开始进入商业化。
1993年
美国宣布其 “全球定位系统(GPS)”正式全面开放使用。
1994年
美国汽车总产量开始超过日本,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1995年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系统在香港投入使用。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1996年
全长2100余公里、穿越14个国家的亚欧光缆投入运营。
克隆羊问世。
1997年
“火星探路者”号及其“火星车”号成功登上火星。
1998年
英国首播数字电视。
爱立信、东芝、IBM、英特尔、诺基亚等五大公司联合推出 “蓝牙”(Bluetooth)技术,使电信与计算机进一步融合。
首次成功分离人类胚胎干细胞。
国门外的十年(1999-2007年)
1999年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解决计算机“千年虫”问题。
以IP为代表的包交换技术成为全球电信的一大热点。
世界上最长的连接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欧海底光缆 (全长4万公里)正式投入商用。
2000年
美国交互式电视开播,观众可以在电视上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上冲浪,从事电子商务、远程投票等活动。
科学家完成了人类第21号染色体的测序,并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将再度提前。
2001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了近20年来首个高胆固醇防治指南,该指南的1个关键变化是将脂蛋白水平作为高胆固醇诊断的首项测试。
全球因特网用户达到3亿。
第一个人类基因破译 (Cel-era公司宣布率先破译人类DNA并排出序列)。
2002年
据美国商务部预计,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业交易将超过3000亿美元,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2003年
美国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从1998年的430亿美元增加到13万亿美元。
可再生能源在美国能源消费市场占有率为6%。
2004年
全球粗钢产量创纪录,超过10亿吨。上半年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达到5.33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9%。
2005年
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大约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4%,达4000亿美元左右。
2006年
全世界信息产业产值高达1.5万亿美元。
2007年
世界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达到31GW。
2008年
美国发明了不伤人类胚胎获取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

- · 光大证券中期分红 10股派5.80元 | 2009-09-18
- · 中驻美大使:轮胎争端或树立不良先例 | 2009-09-18
- · 浪漫的“建国大爷” | 2009-09-18
- · 大连谋建亚洲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 | 2009-09-18
- · 刘兴强:21%的农民参考大连玉米期货价格 | 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