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冬的那件事
王胜忠
2011-04-14 15:13
订阅

王胜忠/文 电话声音响而且持续,在空旷和寂静的屋子里,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起来去接电话。如果还像过去那样相信我的记忆的话,那天是2001年11月13日,周二早上9点左右。

电话是刘坚打来的,其时,他分管财经、公司新闻。他说,朋友告诉他证监会官员聂某要出任光大证券总裁,这个新闻值得报道。

当时,我到经济观察报也就一个月时间。而这个选题是在之前我就职的中华工商时报就想做的。有时,回想那时的自己,青涩,也容易波动,遇到点不如意就选择懈怠和消极。

回头再想,当年曾引起波澜的,也就那样。事实很简单,证监会的官员们不断地到证券公司出任要职,而那时的证券公司风光,收入也高。唯一要说的,这种身份转化是否恰当,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界限模糊之后,该如何监管。彼时的证监会一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强调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谁来监管监管者?这是个问题。

其实,文章出来后,在经观的评报中被考之以“有些平淡”。后来外界的反应有些强烈,先是当期报纸销售很好,后来是报纸被送到中南海。再后来,证监会也曾经发函到经观的主管主办单位,询问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个报道,目的与动机是什么,作者是不是从会里出来的。还据说,当时的证券媒体同行还接到要求希望声讨我们。

当然,这些都是同事们告诉我的。当时的我,倒真的是置身事外。或许那时的舆论氛围更好,对媒体还依然有着尊重;或许,那时的媒体人更纯粹,更愿意为一种媒体责任去担当,也更愿意守着那份节气与坚持。

我唯一看到的,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证监会对这些问题上报材料中的一个批示。大致是在2002年初,经观对此做了一个致歉,由这篇报道引发的纷纷扰扰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度,听会里的朋友说,那些本来要去券商任职的官员因为这个报道被停滞了一段时间。当然,随后,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长达5年的熊市,大量证券公司濒于破产边缘,为此,证监会还专门成立了风控办,主要目的就是化解券商的危机。

后来,去证券公司的,去基金公司的官员还是不少见的。就像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一样,当他第一次说出事实时,周围一片讶异,随后也就以为稀松平常。

或许,这就是你我身边的社会,我们都找到了我们适应生存的规则。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