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闻变成历史的尘埃
王锐
2011-04-14 19:33
订阅

王锐/文 无论当时多么引人关注,激发过多少人的好奇,9年,对于一篇新闻稿来说,足以构成把所有细节都淹没。我们对这篇稿件的唯一关注点就是,这个故事主角的命运并未如汪康懋希望的那样“起死回生”。这些年,仰融在美国起诉,又撤诉,在美国发话说要国内第二次造车,但这个福布斯的富豪,至今仍是中国的通缉犯,他,已经很难回到中国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

如果一定要回忆,关于这篇稿件,记忆中蹦出的则是几个不相关的场景和人物:人声鼎沸的股东大会,踌躇满志的海归学者,表情永远无法读懂的胡润。

股东大会

2001年的某一天,在上海某个体育场,申华控股的股东大会,福布斯富豪仰融坐在遥不可及的主席台上,这位狂人因为立志造出中国的宝马车而出名,也因为巨额的账面财富而上了福布斯富豪榜单。主席台与观众席隔得很远,本打算去堵他做专访的我发现,在保安的重重警戒下,不可能有近距离采访的机会。

但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观众席上的大伯大妈们开始对这位大人物大声呵斥,一位老伯操着上海普通话,隔着多排座椅,连用多个反问句大声发问,虽然具体问得什么已经无法记忆,但只记得赢得周边一群小股民群起而附和,大家一直呵斥董事会,要仰融做答,场面一时十分热闹。只见这位董事长,淡定自若,轻描淡写,回答并无实质性的内容,一番折腾之后,股东大会也如期散会。

海归学者

第一次见汪康懋是在浙江大学,他对国内的人情世故不够谙熟,但却认为自己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他热衷于在报纸上发表各种关于金融和企业的评论,而且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新鲜的,几经辗转,他又来到上海发展。

在他上海的新居客厅,有一面用磨砂玻璃烙着“God Bless You”的墙面,墙旁边的大桌子上,他搬出了成堆的文件、照片,这些都是证据,是他和仰融一起把华晨汽车弄到美国上市的。他告诉我,前几天仰融给他电话,希望他出来说点实话,他也很高兴说。这位刚回国的海归派学者,不仅想帮仰融说句公道话,还有一种意愿:他想证明他对祖国做过贡献,当年能让华晨汽车这样的国有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不亚于女排拿世界冠军,是一件为国争光的事情,他想宣布这样的人才现在回来了。

胡润

第一次见到胡润是在港汇广场一个咖啡馆,如今这家咖啡馆已经拆掉了,但我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想起,那天,这个英国年轻人那张表情难以读懂的脸。他告诉我,很多中国富豪不喜欢他,不配合他的调查,打电话质疑他的数据,“因为他们不想上榜”,他说这话时既看不出无辜也看不出得意,但他表示,仍旧会乐此不疲地挖掘中国富豪,把他们呈现在人们眼前。

当年这个英国年轻人,放弃安达信的工作,请中国大学生为他义务劳动,制作了一份中国富人的财富排行榜,并将这份榜单卖给了福布斯杂志,此后的几年,他便成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制作人。一年之后,在陆家嘴地球形状的国际会议中心又一次见到他,他宣布虽然福布斯和他断绝关系,他还将另起炉灶,继续对中国富人进行“胡润富豪排行榜”。因为他知道,人们对这些富豪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他可以从中寻找机会,虽然当时他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机会到底是什么。

而此时,“富豪排行榜的中国魔咒”已经开始显灵:许多人第一年刚上榜,第二年就因为各种原因而跌落深渊,要么逃亡国外,要么身陷囹圄,仰融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参加完这个Party之后,他就因为华晨汽车产权问题被公安机关批捕,逃往美国。

在我进入经济观察报的前5年,还是在大学时代,有个历史系的男生为了追求新闻系的女生,曾写过一封情书,其中一句是“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被我们新闻系的人广为嘲笑。但今天,我不禁要为那位女生惋惜,当年我们曾嘲笑的,是一个多么深刻的真理!

回忆这篇稿件的一刻,我忽然认识到,那些昨天我所写过的新闻,今天已经成为模糊的历史,无论当时让多少人,激动,紧张与兴奋,如今也已如过眼烟云,今天,明天,新闻都会有新的主角。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