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们做了什么
文钊
2011-04-15 14:02
订阅

经济观察报 文钊/文 一个10岁的孩子不具备总结人生的资格——他的人生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一张10岁的报纸,当然也没有理由大肆庆祝自己的生日。呈现于读者诸君面前的,是经济观察报过去十年的报道节选。与其说这是一张报纸的十周年特刊,不如说这是我们这群人十年的一份工作小结。

我们诞生的这个时代,可能算不得最好,但也绝非最坏。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将被历史记住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未来中国所期待的所有性格与形象,取决于今天的你我有着怎样的作为。我们诞生的时代,是一个可以决定未来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说,意味着巨大的责任。而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我们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闻界,每一个时代的媒体,不管以怎样的面目出现,最终留存于记忆的只有它的报道。不管身处的时代怎样的不同,好的媒体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责任——对世界、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并以促进正义和进步为己任。无论历史的某些瞬间曾经怎样被扭曲或者被装扮,那些真正与时代共命运的媒体,无一例外地具备这样的特征:他们以最大的热忱投身时代的浪潮,但又以警惕和审慎态度小心翼翼地保持对世界的关注。他们恪守以下原则——客观而公正地记录时代变迁,自觉承担历史守望者的角色,即使在最躁动的时刻也始终保有清醒和理智,即使要冒巨大的风险也依然敢于发出冷静而独立的声音,并不惮以最大的勇气承担由此而生的所有理解和不理解。这正是十年前,经济观察报的创业者在报纸清样上签下第一个名字时候的理想。

十年来,我们的态度始终不改。我们坚定地相信,转型中国需要一份严肃的报纸,我们相信这个社会需要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我们始终以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态度。我们从来不隐瞒自己的使命——以我们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和进步。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力量还很弱小、自己的声音还很稚嫩。但我们认定,这就是我们全部事业的起点。

2001年4月16日,在十年前的创刊号上,我们用四张漫画告诉读者我们所希望拥有的品格:不冲动、不虚伪、不媚俗、不破坏。这是我们对于这份报纸“报格”的理解。我们坚信,经济上中国应该走向法治的市场,政治上则应走向民主。我们主张中国社会各阶层理性而平等的讨论,我们反对简单粗暴的指责与批评。因为简单粗暴的指责与批评虽然容易,但不解决任何问题,而当下的中国更需要以建设性的主张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我们心态积极,对于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但我们也意识到所有美好的期待只能在实践中通过努力逐步实现。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实践者,而不是空想家。我们着力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任何积极的变化,而不管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还是微小的,因为我们相信即使那些细微的变化中间,也可能蕴藏着引导时代前行的信号。我们不怕其陋,愿意是那个童言无忌的天真孩子。

我们关心商业,相信植根于市场土壤的自由商业将是推动整个中国前行的最生动的力量之一。尽管中国的“土壤”也许还掺杂着一些不良因子,甚至商业本身也还远未完善,但我们依然提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们既呼吁放松管制,培育缺失的企业家精神,也热切期盼新兴的商业阶层诚信尽职,体现出足够的责任和承担。

从经济、政治到社会和商业,当我们回望过去十年所做的一切,真正令我们欣慰的并非我们报道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大事件”,而是我们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察呈现于读者的那些篇章——那些人和事乃至思想当时或许不为外界了解甚至被曲解和误解,但最终却证明这些才是真正印证了历史脉搏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它们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走向,促成了一些领域的变化。十年特刊所能节选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浸润了我们一以贯之的追求。我们力求客观公正,我们追求真相,但我们姿态温和,善意待人,决不敢因为媒体话语权而去“打”谁,“搞”谁。这样的坚持曾经被误读,这样的姿态曾经被曲解,但最终我们证明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因被报道者喜欢而谄媚,也不因被报道者恼怒而折腰。

身处转型中国,我们知道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虽不敢以启蒙者自居,但让最有价值的思想穿透蒙昧;让科学之光闪亮于中国这片曾经诞生古老文明的土地;让人民沐浴在常识的阳光之下,却始终是我们不敢懈怠的职责。我们深知对一个仍在探索中的民族和国家来说,需要媒体人付出努力,承担这样的职责。当我们因压力而困惑,甚至惶恐、甚至胆怯的时候,正是来自你们的鼓励,让我们坚强地前行。

这十年,与其说我们主动塑造着自己的形象,不如说读者和这个时代的期待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对于未来中国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塑造者。我们期望有一天,当中国变得更加美好时,如果我们的后辈问,你们曾经为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做了些什么,我们会说,那个时代的每一天,我们都不曾懈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