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0-31
雷梓
订阅

由火车想到的

前一阵自驾车去山海关秋游,有同事说,其实大家一起坐火车去也会很有意思。我才发觉自己失去对火车的感受已经很久。曾经常与火车为伴,在咣当咣当的摇荡中把自己送到遥远的地方。

从1993年春天辞去公职,自贵阳坐飞机去广州以后就很少再坐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心情很是不凡。我当时在贵阳挣的月薪只够这张机票的三分之一强,是《现代人报》负责接洽的同志说,你坐飞机过来吧,我们给你报销。于是筹了钱,开了人生中这头一次洋荤。

从天空中俯瞰我们一直脚踏的实地,才知道原来世界是这么大,而曾经将我们埋没的城市是这么小。

而记忆中第一次坐很远的火车,离开父母开始独自的生活,是1982年从贵阳沿京广线来北京上大学。那时候我16岁,中国版图还只限于地理教科书上的概念。火车提速更是很久以后的事,如今这段旅程只需29个小时,而当时要坐两天两夜近50个小时才能从偏远的故乡抵达祖国的心脏。

已经久远,已经淡漠了当时的惶恐和孤单。只记得到北京的第一天,我穿着那时流行的蓝涤卡学生装,在天安门前留影,并且第一时间寄往家里。然后在王府井新华书店——当时全国最大的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作为在大学发愤学习的开始。

转眼26年过去。那个在火车硬座上长时间扭头凝望窗外景色的少年,几乎不吃不喝,极少离开他的座位,在他的眼里,身边挤迫的旅客充满着陌生和敌意。

与其他的旅行方式相比,火车总是带给人更多的离情别绪,因为贴近社会底层而更显坚硬与悲怆。我们印象中的很多生死诀别,哭喊着的追赶,失散以后重新找回的拥抱,隔窗却仿佛隔世的泪眼、深情、难舍,在蒸汽时代飘忽的烟雾中,收藏了无数人生的最美与最痛。

1996年,我作为电视记者沿线寻访京九铁路。这是继京广线之后中国第二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早在1958年构思修建,那时的“京九”指的是北京到九江。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修订出了“大京九”方案,将原来的终点九江延长至香港九龙。

意义自不必多说。寻访中了解到的一些事实却让我目瞪口呆。在铁路沿线的偏远乡村,由于对火车从未见识,京九线开通后,发生了多起因好奇围观而导致严重伤亡的惨烈事故。

后来的事情更是匪夷所思。京九线上车匪路霸猖獗。这些败类居然效法抗日时期伏击日本鬼子的铁道游击队,不同团伙分段“包干”,盗抢铁路线上的货运物资,为患一时。

而火车带给我最美的景象应该是1993年夏天的包兰线。那年我从广州出发,首飞北京,自天津转上海,然后去昆明参加一个好友的婚礼,回贵阳家中拜望久别的父母,之后成都,西安,到达西宁,逗留许久后走包兰线去看旧时的校园诗人布拉格。一路都是在天上飞,直到落地西宁。

忘了具体的时间。大约是晌午时分。车过银川不久,同车去北京采访七运会的畅鸣兄手往车窗外一指——“你快看!”窗外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绚烂着仿佛连到了天边的向日葵花海。

我觉得这样的时刻属于玄秘的造化。万千纷纭的意象奔来眼底。梵高当时一定就坐在我身边,以他孤绝却包藏大爱的灵魂笑望着眼前的一切。

时间过去很久,花海一直盛放,在我伸手可触的近旁,在遥远浩渺的天国,在我从此模糊的泪眼。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