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方式是把高考作为资格考试
刘金松
2011-03-07 15:5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经济观察报:你一直关注人才培养的问题。其实在人才培养之前的环节——人才选拔上也需要改革?

王树国:高考还是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制度去替代它,但可以改变,使这一制度更利于人才的选拔。

但改革需要过程,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不是太好,大家担心如果没有高考,会不会走后门,权势阶层会不会进一步挤压普通学生的空间。

老百姓的担心是有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给孩子们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要允许尝试。如果不改变,永远就是这样,现在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孩子们为了考大学,要不停地去参加各种补习班。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为了成年人所谓的公平,牺牲了孩子的权益。

经济观察报:清华、北大、哈工大今年分别参与高校之间的联考,你怎么看这种创新?

王树国:只有5%的比例,对整体招生而言影响不大。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它至少向社会释放了一个信号,高考不尽善尽美,需要改变。

经济观察报:哈工大今年自主招生情况怎么样?

王树国:反应很好,基本是从几十个里面选一个,但我并不希望出现这么过分拥挤的状态。拥挤恰恰是因为我们以前只有高考,从来没有让高校自己做过主,现在突然多一条路,学生们也像撒欢一样。至于说有多大效果,我并不抱多大希望。最佳的方式是把高考提前,作为一个资格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线,就达到了申请某一类大学的资格,至于选择哪个学校,是否录取,交给学生和学校来自主决定。

经济观察报:当时清华、北大已经组建了自主招生联盟,哈工大却和其他高校另起炉灶,组建了工科高校联盟,是怎么考虑的?

王树国:头一年我们在观察。第二年,我觉得它有可取的价值,没给孩子们造成太大的负担,增加了孩子们的选择机会。

按理说,清华组织了一个、北大组织一个,哈工大参加一个就行了。但我们觉得,除了这些学校之外,中国还有一大批好的学校,对学生而言,多一点机会总比少一点机会强。

经济观察报:在中长期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关于高校自主招生比例突破5%的呼声也很高,最后并没有得到回应,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王树国:可能是出于某种担心吧。但是我觉得需要坐下来研究,既然这么多学校都有这种意向,说明有道理;既然这么多学生都在参加,说明有需求。既然如此,就不要采取规避的态度。

经济观察报:现在三个联盟之间已经呈现出不同的方向。

王树国:已经出现差异,有的考题很难,有的容易,已经出现不同的价值追求,那就看学生喜欢哪个。在这种市场化竞争的过程中,反倒能促使高校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化和价值观。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