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3-02
杨兴云
订阅

双转移,双缺失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兴云  今年52岁的梁达明,30多年前就在中山市小榄镇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如今自己的集团下面拥有12家企业,主营业务是五金制品制造。总结往昔,他认为30年来,自己最失败的决策是两年前在粤西和粤北产业转移园的投资。 

4年前,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 (试行)》,试图让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一时间,在政府的推动下,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纷纷建造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接纳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则转移到发达地区,被称为“双转移”。 

珠三角如深圳、中山、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实现部分产业转移后,腾出空间重点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建设以高新化、适度重型化为特征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正在此背景下,梁达明作出了投资粤西和粤北的决策。 

你在他乡还好吗? 

2007年,在中山当地政府的劝说下,加上粤西、粤北产业转移园区负责人许诺的优厚条件,梁达明斥资2亿多元,分别在粤西粤北的产业转移园区圈地数千亩,准备按照中山原厂的模式,在两地分别再造一个新的五金制造基地。 

然而,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后,梁达明才发现,产业转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初转入地的地方政府许诺的种种优惠条件,很多根本就无法落实,甚至一些在珠三角属于办企业最基本的条件,当地也不具备。 

“完全没有料到粤北和中山之间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不同”,梁达明说,尽管从中山开车到粤北和粤西的产业转移园只要3个小时,但政府的施政理念、行政风格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按照梁达明在珠三角投资企业的经验,企业投资后,政府的管理主要是为企业的发展营造环境及提供服务,企业老板的精力也主要放在潜心经营上。“在粤北却不同,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要拿来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梁达明说。 

事实上,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以行政手段强势主导,常常是划出一片土地,签下无数意向性协议,媒体高调宣传后,相关工作便告一段落。而配套设施的投资远远不足。 

“在粤北粤西,相当一部分产业转移园区,由于缺乏资金,不仅道路等基础设施长期没能完善,有的甚至用水用电也很难得到保障”,梁达明说,自己工厂开工前连变压器都要自己投资购买,而当地供电部门报出的价格往往又高出市场价许多。 

另外,由于当地缺乏相关的产业配套及服务设施,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也都大幅飙升。 

在中山市沙溪镇拥有一家服装企业的李昊华,在向粤北转移生产基地之后,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最要命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表面上看,当地的最低工资要比沙溪低很多,但因为熟练工人奇缺,这些工人的工资相反比沙溪要高很多,还找不到人。而中山这边的人又不愿意去粤北工作,个别同意去,也要求高薪,十分头疼。”李昊华说,几乎所有的原材料、辅料都需从中山运过去,这又给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服装加工业增加了不少成本。 

据了解,目前中山市与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两翼共建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有5个,约占广东全省此类工业园总数的1/5。 

“除个别园区有一定起色外,大部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又难以解决。”中山市政府一位官员说。 

事实上,试图在其他地区复制中山模式是困难的。伴随整个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大部分镇都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例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及电子音响、沙溪的休闲服装和彩印、大涌的红木家具与牛仔服、东凤的小家电、黄圃的食品、南头的电器等等,其中有5个镇还被列为广东省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 

中山市发改局一位人士认为,中山市镇一级发展特色产业的秘诀在于,善于抓住主导产业,努力开发上下游产品及配套产品,拉长产业链,壮大经济总量。 

如小榄镇有五金制品类企业1800多家,电子音响类企业近1000家,其中一半以上为配套企业。沙溪镇有服装企业800多家,200多家与制衣、服装相关的配套企业,全国十大服装品牌有6个落户该镇。而古镇有灯饰生产企业1500多家,与灯饰相关的配套企业700多家,还有1000多家灯饰销售门店,产品出口83个国家或地区。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没有上下游产品及配套产品,如果不能拉长产业链,中山的经验就难以复制。也正是如此,“产业转移可以搞得很热闹,但却难言成功。”这位人士说。 

转出转入两不宜 

对于中山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中山市经贸局在去年曾经有过详尽的分析和反思。 

一份由中山市经贸局撰写的 《中山市开展产业转移情况综述》这样总结道,产业转移的外部条件有产业结构调整和自然(土地、水)资源约束两个方面,而中山市的经济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必须要在市外设立转移园区的程度。中山市的产业结构依然偏轻偏低,产业转移所必需的结构高度尚未形成。通过本市的资源整合,中山市完全可以在低成本状态下解决自然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宏观上还不具备设立产业转移园区的外部条件。 

中山市经贸局还认为,从另一方面讲,作为转移主体的企业也尚未形成较强的自发驱动力。企业是按照成本-收益的比较原则选择是否转移,在对转出、转入地的政务环境、企业运作成本等进行综合比较后,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产业转移的成本较高,即使在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也选择留在中山发展。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山当地政府也未形成较强的推动力。而产业承接方存在的政府服务意识薄弱、承接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不全等问题也令中山市企业 “去”意阑姗。 

中山市经贸局的结论是,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先进地区向后进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转移区与承接区经济的合作双赢。而中山市部分镇区对实施产业转移工作的目的不够明确,用招商引资、开发土地的模式设立产业转移园区,出资出力,消耗了自身的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据此,中山市经贸局就中山市的产业转移提出建议:对于尚未具备条件到异地开展产业转移的镇区,原则上不鼓励向外发展。 

事实上,不仅中山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整个广东的情况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在东莞,一些街镇领导对产业转移一直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就东莞目前的情况看,产业转移势必导致东莞产业空心化。 

据统计,自200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正式拉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以来,广东全省各地已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70余个。 

在上述产业转移园区中,“大多数产业转移工业园都只完成了一期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产业转移园因为资金缺口无法进行二期乃至三期开发,有些产业转移园成立数年后才招到两三家企业。”广东省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道。 

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组织了专题调研组,对5个珠江三角洲地级以上市、12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和经省认定的2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认为,广东产业转移存在转出转入两地合作层次偏低,合作两地定位不准,运作实体实力不够,依托平台和先天条件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及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傍大才是出路? 

按照政府规划,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后,珠三角地区应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升级。对于产业升级,中山市提出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特殊时期,要苦练“内功”,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形成。 

其产业升级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招商重点放在国际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上。 

吸引大企业的战略,让中山有所斩获。比如成功的通过纬创资通的收购将源兴电脑科技公司收归囊中,整体迁往中山。随后,纬创资通华南厂区总经理赵仲麟更是高调宣布,按照公司整体布局,纬创资通将在中山建立全球IT供应链中心。 

据了解,源兴电脑1995年就在东莞石碣镇投资建厂,曾经连续7年位居东莞市“十强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第一名”,主要业务是替世界知名电脑品牌公司代工生产液晶显示器,月产100多万台液晶显示器,年出口创汇达13亿元以上,现拥有Dell、HP、IBM、NEC、清华同方等全球知名的客户群,被评为全球卓越的公司和业界最佳的合作伙伴。 

据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中山的目光又瞄准了造船巨头中国船舶工业公司。据说,中山已与对方达成初步协议,中船公司将在中山建立南方造船基地。 

瞄准大企业并非中山一地,东莞、佛山、广州、深圳等地都有引入知名大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对引入大企业的竞争未来将会很激烈。 

而那些中小企业在此战略下备受冷落。 

现在,梁达明的工厂不仅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内销市场也急剧萎缩,资金链已十分紧张。他认为当前的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救命”。 

“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眼光都在瞄准那些大集团、大公司。”梁达明说,现在像他这样的企业大多存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亟需政府伸出援手,然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无非就是要求金融机构放宽条件,增加资金供给,而拥有自主贷款权的金融机构往往又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判断。 

而中山市政府有关人士也表示担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珠三角很多城市都存在战略同质化现象,其结果势必导致恶性竞争,进而留下种种隐患,最终大家都难免会付出高昂代价。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