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进3万亿新台阶 山东政协委员谈应对挑战
2008年7月,山东省作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当年,山东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初步核算比上年增长12.1% 。山东的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调整双重影响叠加。如何在危机中奋进,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参加山东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
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
王乃静(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山东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令人鼓舞。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质的提高,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势在必行。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对我省经济社会“成色”的真正考验。
在挑战面前,我省迎难而上,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措施得力,用信心和智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了这些,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这信心源于我省积累了雄厚的工农业经济基础,源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自然与人力等资源优势,也源于我省在民营经济、高新技术、外经外贸等方面明显的后发优势。能否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信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孙永春(省人大代表、烟台市委书记):国际金融危机对烟台造成严重冲击,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对外经贸形势严峻。去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9月的14.2%回落到12月的7.5%,全年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6个百分点。
应对挑战需要信心,科学发展需要智慧。我们要牢牢把握“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求发展”的主基调,尽最大努力化“危”为“机”。要全面落实保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措施,重点围绕“三驾马车”集中用力,寻求突破。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同时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确保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组织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转变作风树好形象,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战胜挑战,共渡难关。
危机孕育机遇转型恰逢其时
王传民(省人大代表、邹平县委书记):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既能阻滞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动荡,又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邹平经济总量已由全省第二梯队升至第一梯队,涌现出魏桥创业、西王集团等国际国内领军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区)中列第3位。但“大”并不意味着“强”,有时可能是“虚肿”。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了我们调优调强结构、加快产业转型的机遇,正视并解决以往快速发展中无暇顾及的矛盾和问题。今年,邹平将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产业,引进开发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高端化的步伐。
郭元强(省政协委员、山东联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一家专门为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从产品100%出口,到订单被取消、4个车间1个停产3个减产,我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大洋彼岸金融海啸的冲击。痛定思痛,我们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研发新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围绕自主创新做文章。通过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跟工程部紧密对接,开展测绘、试制、工装、量产一条龙快速作业,在4个月里完成了50多个新品种的研发,改变了单一为汽车生产配套的局面。新产品涉及风力发电、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既适销对路,又有较为丰厚的利润,现已拿到荷兰、巴西、德国等国家和国内的天津、青岛等多个城市的订单,1818名员工无一失业。我们乐观地估计,再有3个月时间企业就能恢复到去年8月的水平。
提升质量补齐“短腿”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张卫国(省政协委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我省经济连续17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总量已很大。但山东人口多,人均GDP和财政支出仅居全国第7位和22位。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是山东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使这种要求变得更为迫切。
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要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迈上新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围绕建设经济强省,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刘强(省人大代表、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省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凸显,文化“短腿”成为制约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而经济越是困难,越是文化大发展的机遇,好莱坞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崛起就是例证。
山东省是文化资源大省,要建成文化强省,就要科学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做到这一点,现行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真正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明确投资主体和社会职能,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以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配置、投资多元化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人才支撑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重组和跨越式发展。去年底省直四大传媒公司同时挂牌,就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 · 反价格垄断新规:堵截行业协会 松绑生产商 | 2009-08-16
- · A股投资新底牌: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 2009-08-16
- · 新医改加速整合 中小医药企业命悬一线 | 2009-08-16
- · 首日或十余家挂牌 创业板拟用扩容“对冲”炒新 | 2009-08-16
- · 30余家争“一对多”头彩 基金开辟专户理财“第二战场” | 20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