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8
符慧 严凯
订阅

“资源并购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关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符慧 严凯 企业在目前这个时候走出去,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比较好的驾驭国际化资产的能力。要特别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并不是盲目走出去,并不是国外的资产便宜,我们就蜂拥去抄底。

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五矿17亿美元提议收购澳洲资源公司(OZminerals),中投正在洽谈对FMG铁矿的收购……进入2009年,当金融风暴的余威还未消散,中国企业就以这种“财大气粗”的收购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经济危机是否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契机?这个时候“走出去”战略又该如何?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对此多有研究的清华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在目前这个时候,企业“要特别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不盲目走出去,并不是国外的资产便宜,我们就蜂拥去抄底”。

经济观察报:现在国内许多公司不约而同地关注海外并购,您是否也认为,当下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好时机?

李稻葵:我认为这场金融风暴给中国的经济,乃至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现在中国最突出的优势是资金雄厚。我们的金融系统还是稳健的,国民储蓄力高,外汇储备也高。所以在资金雄厚的背景下,利用对方缺钱的恐慌心理“走出去”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构成这一机遇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国外的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因为金融危机最直接的表象就是资金流动性和信用的萎缩,带来了资产定价的重要改变。在资产缩水的情况下,我们就能用同样的资金获得更多的股权。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的政府和国会议员、政治家们对来自外国资本的并购比他们在经济好的时候要热情得多,阻力小很多,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很多以前办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办到了。

经济观察报:具体来看,目前包括中铝在内的很多公司都纷纷出手澳洲矿产,对此您怎么看?

李稻葵:中铝等企业到澳洲去收购矿产是国际化进程之一,而且这种收购对资源型企业相对要容易一些。首先,因为它的资产是有形资产,是自然资源;其次,澳大利亚的矿山劳动密集程度并不太强,据我了解大都是露天开矿,没有特别复杂的工人下井挖掘、安全井等。没有了类似煤矿的特别复杂的劳工关系后,企业操作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

但资源并购存在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关系,一定要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要和他们全方位作战。并购资源型企业不仅是金融上的谈判,还包括了法律、外交、舆论的全面考虑。

经济观察报:您曾经表示,类似这种矿业上的抄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制造行业,这是为什么?

李稻葵:对。制造业在西方处在一个剧烈的变更时期,西方传统的很多的制造业的优势正在丧失。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西方长期形成的以福利社会为背景,以工会的组织强大为表象,所形成的劳动阶层的强势阻碍了其制造业的发展。

举例说明,奔驰公司曾经花了370亿美元买了克莱斯勒大部分股权,因为产品线和企业的文化难以整合,在七八年之后转手以3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一个私人股权公司。但现在这个私人股权公司给工会提出要求:我零价格转让给你。为什么呢?因为工会要求他们履行职责,进行福利投资,但这个公司不愿意了,他认为现在手里面这个36亿美元买下来的股权是包袱。

你看,即使是美国的投资公司,那么熟悉美国的文化和法律,都被工会限制,更何况我们呢?

所以绝对不要插手收购生产能力和设施,但是可以购入品牌。比如,把美国通用下面的别克拿过来,直接把影响力就拿过来了,然后自己进行生产经营。

经济观察报:除了海外并购,中国企业现在想“走出去”还有其他有利途径吗?比如趁势做大品牌等等。

李稻葵:产品的品牌宣传和提升,在我看来现在是比较困难的时候。因为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是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时代,各国都要保护自己的产品,这个时候去进行产品销售的扩张十分困难。而且各个企业都经营困难,都拼了命地要扩张,竞争相当激烈。所以这个时候在产品市场做文章很困难。

现在应该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做文章,挖人才、搞资本并购,这个是好时机。

同时,除了海外并购外,也有一个途径是值得探讨的,就是利用这个时候原材料价格较低的时机去谈长期合同。

经济观察报: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在这个时候“走出去”呢?

李稻葵:我认为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这家企业应该有实际的业绩和良好的信用,来获得金融业或者国家的资金支持。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背上债务。

第二,要有比较好的驾驭国际化资产的能力。首先,面对外国的资产,企业应该清楚如何谈判。接着,收购之后怎么进行整合,要怎么善用这个企业里的人员也要清楚。假设海外并购成功了,可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这个企业最核心的人员离开公司,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企业要有对国际化人才进行管理的良好能力。

经济观察报:对这些想要“走出去”的企业在这个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稻葵:首先,我们要特别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并不是盲目“走出去”,并不是国外的资产便宜,我们就蜂拥去抄底。这个战略目标基本上有三类:

第一类是获得资源,也就是上游的资源,我们可以选择获得自然资源的控制权。

第二类是获得技术。比如说美国的三大汽车厂,还有欧洲的一些车厂都进入了经营极端困难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购买股权或者获得技术上的战略合作。

第三类是获得品牌或者渠道。举个成功的例子,比如上海上汽买下英国荣威这个品牌,以及一部分技术,这样一来马上就转化为在国内营销方面很有成效的产品。在我看来,这个产品未来还有出国的可能,返销到世界各地。因为这个品牌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追随者群。

明确了战略目标,还要注意并购的方向。我总的想法是,要更加注重对发达国家的并购。至于一些非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他们现在也缺少资金,也欢迎我们进入,但是一定要清楚,这些国家之所以经济无法起飞,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上变故多吗?还不是因为他们不讲信用吗?还不是因为签了合同不算数吗?所以不能假设。不要去假设他们现在签了合同就能兑现,我们要多一点想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