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3-02
杨光
订阅

“家电下乡”是权宜之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光 “家电下乡”市场工程的目标就是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当然这其中也有振兴制造业的考虑。但它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

经济观察报:“家电下乡”在全国铺开后,有些人质疑售价偏高,更有网民拿网络价格与“家电下乡”的产品价格进行比照。一款K258手机,“家电下乡”的限价是999元,而淘宝网上查询到的报价是480-780元之间,550元即可以买到全新联保的K258。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育林:这种状况可能出现在局部的品牌或不同型号上。如果是同一品种还好比较,当然“山寨货”就难说了。我们政策上的价格制定,从某种程度上说,跟不上市场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动态变化很难把握。即使如此,仍然要看发生类似情况的比例有多少,是局部性还是普遍性,如果真的是普遍得不到实惠,那是不是在执行上有了问题?该政策的原则是,农民购买家电要真正得实惠。如果这个底线不保,那么,企业定价、政策执行乃至政策制定都可能有责任。“家电下乡”工程刚刚实施不久,我个人认为,目前不应急着下结论,要给政策和市场一些时间观察。

经济观察报:“家电下乡”真的可以拉动内需、刺激增长吗?

张育林:“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在金融危机没有爆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目标是为了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消费。在此之前,商务部也做了不少相关的调查工作,推行前还专门开了座谈会,当时也有一些担心:推行开了是不是适用?成本会不会很高?是不是会造成恶意竞争?等等。但一年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家电下乡又恰巧在这个时候推行,机缘巧合。

其实,就“家电下乡”而言,我更赞成“雪中送炭”的方式,比如说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民负担等等。这和活跃市场、提升信心有着必然的联系,仅靠13%的补贴是否真正能让农民受惠?很难说。

当然,这其中也有振兴制造业的考虑,但绝对不是一个长远之计,或者说是在一个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对农民的意义才是深远的。在“家电下乡”中,我比较看好的就是电脑下乡,首先电脑价格相对较高,农民可获得的实惠相对会比较大,但更重要的是电脑对农民生活将产生触动,对获得更多信息、农产品销售便利等方面会产生比较大的作用,有更深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帮助农民提高社会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经济观察报:河南经销商说,一台长岭156型号冰箱,之前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300元/台,而“家电下乡”后价格在1387元,多数农民认为价格偏贵而拒绝购买“家电下乡”的产品,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育林:我认为,这类问题可能出在企业身上,和政策本身的关系应该不大。

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政策在出台时的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执行下去就慢慢变味了,最后还可能适得其反或根本达不到效果。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体制上的症结,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最严重。

现在政策已经执行下去,后期的监管工作我想应该尽快跟上。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如何保证政策能够实施到位。后期工作的实行情况其实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经济观察报:一些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持观望态度,因为获得补贴的方式过于繁琐。

张育林:历来实施的各种补贴中,获得补贴的方式和途径都是很繁琐的。比如,连年“三农”补贴都在追加,粮种和农机具补贴又特别复杂,农民往往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补偿,时间和精力算起来损失很大。归根到底还是地方政府部门的执行问题。

政府的公信度和服务性决定着公民权益的受保护程度。政府只有真正转变为服务性政府,这个问题才可能会消除。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政府投资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多大?

张育林:我国消费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老百姓收入太少。政府投资所拉动的内需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譬如,钢材、水泥等都是中间需求。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