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游子回家的路(1)
林俐
17:57
2010-06-11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网 林俐/文 马俊河与相差四岁的哥哥,自小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不折不扣的座右铭,而天天向上的最终目标,按父亲寄予的厚望,是两兄弟们都考上大学,走出民勤。

同样的高压家教下,两兄弟却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

老大循规蹈矩,没辜负父亲的重望,完成大学教育后,在另一个省份找到了安稳的工作,后来还把家人接了出去,告别了风大沙多的民勤,褪去了农民的身份。

老二马俊河则在年少时进入叛逆期。喜欢阅读、书法、把玩乐器的他,觉得学校制度没意思,高中没念完就辍学;十七、八岁时,他也离开了民勤,为的却是逃避父亲的管教。

他一边打工,一边远走他乡——浙江、广东、四川、云南都有他的足迹。十载春秋,大江南北绕了一圈后,他却又回到了原点。

我遇见马俊河,是在他年少时曾经逃离的家乡国栋村。这时,他已经把在兰州城里的医药销售工作辞去,回到家乡一年有余;而他的家人早在数年前搬迁到内蒙,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屋。

我来到国栋村后,他把家里接待客人的大房腾出来供我使用,又把网络路由器拿出来安装好,方便两人可以同时在不同房间里上网,另外,又经常开着摩托车带我四处转转,引见亲朋好友。这等好客之道,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但他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有点内敛。关于过去那些年来的江湖阅历,以及选择回家的过程,他往往用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应该回来做点事,就回来了。”应该做的事,指的是推广环保工作,缓解民勤沙漠化问题。

他似乎更加适应网络世界里的沟通,在线上聊天时,他用键盘敲字的语速,有时候比说话还快。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虽然隔着一堵墙,有啥事,大喊一声就能听见,但有时候,他却更喜欢在线上和我说话。

他选择回家做事,也和网络有关系。过去的他喜欢泡论坛,像许多愤青一样,经常挂在网上大吐口水;忽然有一天,他厌倦了纸上谈兵,觉得是时候做点实质性的东西,就和朋友们办起了“拯救民勤”的民间团体,组织志愿者到国栋村东面的沙滩上栽植梭梭树治沙。“与其吐口水,不如去种树。”

马俊河站在国栋志愿者生态林里,这片沙化的土地近年来被人工种植了上万棵梭梭树。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