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罗马诺·普罗迪视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娟 罗马诺·普罗迪,这位年过七旬的意大利老人,在两任意大利总理、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政治头衔背后,人们似乎更乐意称他为普罗迪教授。因为他拥有长期的教学生涯,是一名在西方国家受到公认的经济专家。
除此以外,生活中的他不仅喜欢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和意大利民间音乐;还爱好阅读各类书籍,据说最喜欢读的是一本意大利农民必读的周刊。
酷爱骑自行车的他还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并且经常援引中国的格言,不过多年来他一直有个遗憾,“虽然过去30年来我有过非常多次访华经历,但我作为一个政治领袖非常繁忙,还从没有机会以一个旅客的身份游览北京。”
“这次终于有一个周末我在北京转了一下,第一次去游览了北京的胡同。” 6月末,罗马诺·普罗迪最近一次来华时对经济观察网记者笑着说。
罗马诺·普罗迪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
中民投布局欧洲是好选择
从今年开始,普罗迪又多了一个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对于自己的这个新身份,普罗迪认为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任务非常重要。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做决策的委员会,而是一个咨询委员会,那么就应该以最开放、最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信念,很好地表达他们的真知灼见,用一种非常自由的方式,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发表意见。
今年初,他在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上的致辞上曾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企业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已经成为“必须”,而中民投的成立恰逢其时,它是中国第一个战略性的工具,将在全球竞争中成为真正的代表中国的大型企业。
他建议,中民投可以直接利用中国民间聚集起来的强大资本,就是来自于中国私营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累积起来的资本,并将这些资本的力量带进新的时代。“这也充分回应了中国政府的呼吁,即向世界进一步开放,要有一个特定的和清晰的目标,创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他说。”
近来,中民投作为中国民营资本的代表在海外频频动作,在新加坡、香港成立地区总部、3月在印尼成立“一带一路”的产业园,不久前的6月15日在伦敦成立了“中民戴维斯欧洲投资基金”,欲对全球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布局。
采访中,普罗迪对中民投的这种布局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民投最近的布局越来越国际化,一直在贯彻“走出去”的战略。“中民投从欧洲开始海外布局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说,“因为欧洲现在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商,也是很大的进出口平台。所以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
不过他也对希腊的债务危机问题表示了担心。普罗迪表示,“希腊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其占欧洲GDP的2%,可能对欧洲的经济还是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他希望欧洲这边会很快形成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共识能够解决希腊债务的危机。至于一些中国在欧投资项目,普罗迪认为,影响也不是非常重大,因为欧洲整体的经济预期还是非常看好的,而且欧洲短时间内经济有一定波动也很正常。
民营资本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
普罗迪一直致力于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在他就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他曾先后于1999年、2000年和2003年来华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2003年10月31日,到新华社参观访问,并做客新华网。2004年4月,普罗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6年9月13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14年,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给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对于这项庞大的计划,普罗迪评价这是中国近几年政策里提出的一个亮点,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平衡(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还可以加大中国对国际上的一些影响和输出。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计划,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一步步地成为全球性计划,影响到世界40%的人口。这将会使中国在金融、经济、政治行动当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非常需要大国之间进行合作,只有大国合作,国际恐怖主义才能得到遏制”。 普罗迪说。
普罗迪还表示,“一带一路”战略这对中国和欧洲来说,是双赢的局面,因为中国和欧洲进出口贸易的往来历史久远,欧洲这个区域本身的政治和经济也比较稳定,虽然现在希腊出现一些问题,但欧洲整体与中国的政治、经济联系依然处于比较良好的互动状态。而欧洲对“一带一路”的响应是非常积极的。这一点并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而且传递了一种信息,即有必要将中国产业与欧洲产业进一步融合。
不过,他提醒在这过程中也要注意政治风险,处理不好可能全盘皆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一些亚洲国家,这些国家不仅仅要看它单个国内,要看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动,这些国家可能本身它跟中国的关系比较好,但它周边几个国家跟中国关系不是很好的话,这样也会比较棘手,这个过程中有政治风险,因为走陆运的话所有国家都会经过,一个国家处理不好的话可能全盘皆输,这个风险是一定要考虑到。”
中国的民营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会迎来哪些机遇? 普罗迪认为,中国和欧洲的贸易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双边贸易,甚至超过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中欧双边贸易仍然在增长。欧洲国家的多样性对中国投资来讲是良好的机会。不同的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展示出的这种多样性,比如在基础设施等领域,能够很好地满足和适应中国公司的多样性和中国公司的需求。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会对未来的中欧关系起到很大作用。要很好地利用这样一种多样性。
他还指出,中国企业运用“一带一路”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有政治方面的技巧,掌握政治方面的技巧才可以更好的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包括规避一些安全风险,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投资做一些更谨慎的考虑。
普罗迪还表示,他现在正在参加南开大学的一个调研小组,他是其中的一员,这个调研小组主要是研究中国的丝绸之路基金和“一带一路”战略,明年南开大学学校调研小组和他们的一些智库集团会在威尼斯有一个峰会讨论“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基金,他明年也会参加这个会议。
希腊问题就是一系列错误的加总
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希腊公投大戏终于大幕落定,希腊内政部统计:在已经开出的95%公投选票中,61.32%的希腊选民反对债权人改革计划(投“No”票),改革建议支持者仅有38.68%。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电视上宣布,公投结果是“否决”。银行关闭、资本管制、拖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亿欧元债务无法偿还、数十亿欧元救计划崩溃,下一步是希腊退出欧元区吗?西方媒体哀声一片,指责希腊政府的“荒唐闹剧”,让欧洲陷入65年来最大的危机。
尽管已离开欧盟的职位多年,但在这次采访中,目前还担任全球合作基金会主席以及联合国-非盟维和高级专家小组主席职务的普罗迪依然表达了他对欧盟形势的担忧与关心。“希腊债务问题就是一系列错误的汇总,一方面,希腊作为一个欧盟成员国,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欧盟主要成员也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没有提供很有效的援助或者支持。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希腊自身的问题,也是包括德国、欧盟 委员会自身的问题的一个汇总。”普罗迪认为,因为欧洲现在是由德国主导,德国对希腊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一些手段也较强硬,没有给希腊很有效的支援,最终导致现在这种局面。但他表示他还是相信希腊是不会退出欧盟区的,他觉得公投并不是闹剧的结束,这出戏可能还会演很久。“我会相信希腊债务危机不会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一下就灰飞烟灭了,一定是一个缓慢的解决过程,我也相信这个问题是有可能被解决的。”他说。
1999年,普罗迪在担任意大利总理执政期间曾实行过财政的紧缩政策,成功的使意大利在1999年1月成为首批欧元区的成员国,但他在采访中却坚定地表示现在的欧洲肯定不能用紧缩政策。他认为,紧缩政策一定是在经济上升的时期,也是在通货膨胀的时期。现在的欧洲,比如希腊这个国家已经是负增长了,而且整个国家是货币贬值的时期,这个时候紧缩政策肯定不对,这也是为什么希腊到现在没有走出债务危机的原因,就是因为实行了紧缩的政策。他还表示,金融危机2008年起源于美国,现在美国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美国和中国使用的是同样的手段,都是用量化宽松政策,现在欧洲这边适用了紧缩政策,因为这个政策使用的不恰当,所以现在这个危机还是没有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