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科技公司持续创新难题 达安基因的“孵化机器”样本

胡中彬2016-11-14 10:5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作为以创新为本的科技公司往往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在一项核心技术通过产业化取得一定的成绩后,迅速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成功上市,但上市后,公司原有的技术可能竞争优势下滑,而企业的创新动力却没了,持续发展便成为了考验。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安基因,002030.SZ)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达安基因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公司。

依靠一项“拳头”技术的运用,达安基因在2008年成功登陆A股后,也曾面临着核心业务竞争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而达安基因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解决激励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产业孵化平台,与外部人才和资源合作,通过孵化的方式培育新的技术和产业。

短短几年的试水后,达安基因已经变成了一家参股孵化企业高达180余家的“孵化机器”。

上市后的考验

达安基因是中山大学校办企业改制而来,它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创始团队都是科技人才,依靠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在1991年达安基因成立之初,其承担了科技部的基因检测PCR技术攻关。随后,技术成果转化为公司的“拳头”产品PCR试剂,借此产品一炮而红,此后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不过,上市后不久达安基因的问题就开始显现:盈利能力下降,成长性不足。而究其原因,正是达安基因的业务单一所致,由于随着后来竞争者的加入,产品竞争力下降,营业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

达安基因董事长何蕴韶坦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技术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么‘神秘’,跟进的企业很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公司的竞争力下降,业绩增速较缓。”

不仅仅是达安基因一家,有很多科技企业的业务事实上也比较单一,而随着单一的核心业务失去竞争力后,企业就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而眼见公司发展遭遇瓶颈,何蕴韶等达安基因的核心团队并不甘心就此随着步入衰落的境地。达安基因试图通过引进更多技术人才,走出单一主业的困境,但是,作为国有背景的企业,却又面临着创新方面存在人才激励方面的现实障碍,这让达安基因挑战重重。

“创新性人才靠发一点工资是很难引进的,而且一些核心技术往往是掌握在一个技术团队中,不通过释放股权等激励形式,很难引进这些高精尖技术。”何蕴韶认为。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达安基因的考虑是,既然现有制度很难实现大的突破,那就鼓励自己的员工自己去创业。“员工创业可以自己去当大股东,我们的企业资源给这些人用,同时把产业链释放给社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孵化优质企业。”何蕴韶称。

为此,达安基因从几年前开始试水孵化的模式,通过为企业提供“创新链、企业链、资金链”孵化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达安基因为这些创业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产业资源、资金等多种支持。

在“资金链”的支持中,作为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受制于资本金及体制等条件限制,也很难实现“大手笔”的投资,最终,达安基因决定以自有资金参与这些项目的天使投资,而单个投资项目也不超过1000万元。

此外,达安基因确立的孵化原则是,按照“高度自由、优势互补”的理念,运用达安基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龙头地位及资源,为孵化的企业提供生产研发、销售渠道等服务,还特别向这些企业承诺达安基因不向被投企业派驻董、监、高,不干涉企业运营,不要求企业分红,不到上市时不退出。

而为了整合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达安基因的孵化体系中,尤其是被孵化企业,达安基因则利用其上市公司的平台,通过与外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实现了资金规模的放大效应。达安基因公司只是作为管理人,不出资,由社会资本投资。目前达安基因已设立4只大健康产业基金,规模达30多亿元。

生态式孵化

孵化机制试水不久,就获得了效果。国内最大的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平台天成医疗便是内部孵化出的一个典型项目。

杨恩林曾是达安基因从外部引进的财务总监,他到达安基因后,发现了国内医疗设备技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在购买医疗设备后往往需要一些技术服务,但产品供应商由于受到技术人员数量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不一定能及时提供这样的服务,杨恩林发现了其间的痛点。在达安基因内部创业氛围的涌动中,他在2012年创办了天成医疗网,从一个财务专业人士变成了医疗服务领域的跨界创业者。

天成医疗网是通过搭建开放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围绕医疗设备技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实现生产厂商、使用客户和技术工程师网上网下的互联互通,节约产品交易和技术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015年首轮融资时估值3亿元,而2016年融资时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

这个案例的成绩既让何蕴韶兴奋,又让他有些汗颜,兴奋在于在内部成功孵化出了一个创新项目,汗颜的是,这个医疗类项目的机会竟然是一个“外行”所发现的。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被孵化项目是从外部吸引过来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靠达安基因一点点孵化出来的,有的项目是企业内部孵化出来的,也有很多项目是通过外部的渠道孵化出来的,因为随着孵化的企业越来越多,被孵化的企业也在孵化出更多的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生态圈。”何蕴韶称。

广州开发区有一家食品安全检测的公司食安科技,最初一家食品贸易公司,深耕食品安全领域多年,但一直缺乏技术。后来达安基因就将原有的一些基因诊断的平台授权给了食安科技,让它用于食品检测领域。食安科技竟然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而还有一系列连锁反应也随之发生,食安科技将达安基因带进了食品安全领域,让达安基因发现到了食品安全领域的另一个互联网类创业项目——“食安菜妈”智慧菜市场。

“食安菜妈”项目最初是定位在“互联网+送菜”的模式,为了向用户提供安全的菜品,公司创始团队找到了食安科技,希望利用食安科技的基因检测技术来对菜品进行检测,二者找到了结合点。最终,食安菜妈不久与食安科技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还获得了达安基因和食安科技的共同投资。“食安菜妈”未来的目标是连盟社区肉菜市场,为用户搭建一个“食品安全、智能支付、送货到家”的服务体系。去年3月份注册成立时资本金仅几百万元,而现在这个项目的估值已经超过5亿元。

何蕴韶坦言,随着科技发展,创新研发已经进入高度分工阶段。单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难以成长为“大树”。达安基因通过孵化的方式积极向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挖掘新的项目,短短数年便已经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在这五年的时间中,达安基因已参股孵化企业180余家,其中挂牌新三板的公司5家,创业板待审批的1家,完成股改的4家,进入IPO流程的有20家。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