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胤社成立周年“文脉”如何赋能苏沪世茂

2019-12-07 01:25

151

  “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11月29日,随着“昆曲王子”张军一曲悠扬的《江儿水》,苏沪世茂旗下“东方胤社”也即将迎来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作为一个汇集多方资源的文化研习平台,东方胤社由世茂集团苏沪地区公司联合国内外艺术学者、建筑设计师、城市非遗技艺传人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同道共同打造,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立近一年来,东方胤社主要聚焦中国传统人居文化发掘与研究,并结合苏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内容开展青少年教育。

以商业之力,汇集多方资源打造文化传播传承平台,对于苏沪世茂而言,此中自有其初心和逻辑,而放眼整个地产行业,“文化+地产”的融合也有着不同的层次和追求。在国内地产行业多年的实践中,较为普遍的方式是从形式上对地产产品进行模仿,业内外人士也多有“忽略其神只取其形”的批评。

而在世茂集团副总裁、苏沪地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蒋立丰看来,创立和运作东方胤社的初心,“是想做一些特别纯粹的东西”,蒋立丰说:“通过东方胤社,能够把中国的文化,向业主、向更多的孩子们传播。当然也希望在我们以后的作品里能有更多的文化元素,相信这种潜移默化也会给业主和更多的人带来文化上的积淀”。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苏南张家港市,周五下午,随着受邀者和嘉宾依次落座,苏沪世茂东方胤社成立1周年仪式也正式开始。用主持人的话说,正是这样一个纯粹的文化平台,让人们得以在快速前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安静的下午谈谈文化。

东方胤社文化平台成立于2018年,由世茂苏沪地区公司携手台北创意产业协会,苏州美术家协会,“国宝守护人”傅申先生、陆蓉之女士、昆曲艺术家张军共同发起创立。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苏沪世茂亦希望将文化融入自身的品牌基因。

一年来,东方胤社的作为可以归结到两方面,一为“追寻人居的传统”,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精华的基础上,其人居文化研究中心从人的需求演变、人居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入手,2019年,推出了高端公寓类产品线——“天誉系”,还打造“国风系”高端别墅项目。让居者得以享有一方独特的文化空间。

仅以其张家港项目国风九溪的造园为例,世茂以一种“极于物的雕琢”,通过一木一瓦的现场手工切割、安装,整亭榫卯结构,不见一个钉子,完整沿袭了中式传统技艺。其中,仅“三底四面”共七道油漆工艺,七位匠人耗时15天才得以手工涂刷完成。

东方胤社的另一个聚焦点,则可以归结为文化的传播传承。东方胤社基于地区非遗文化,结合STEM教育方式,自主开发《非遗故事》系列教材,成为馆藏图书,不仅通过新华书店发行于全国,且目前已有两所学校将其作为试点项目引入青少年日常教学。东方胤社还在盐城落地艺术先锋派艺术展、在无锡举办了北凉时期敦煌艺术沉浸式影像展览等多个艺术展览,让更多的人们得以受到文化的熏陶。

2019年4月,在由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举办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上,世茂携其文化人居建筑展示应邀出席,其展出作品在借鉴宋代审美与苏州园林“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卓越技法基础上,将传统礼制与时代现状做了恰到好处的融合,以一方“时代苏园”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精神面貌。

蒋立丰坦言,打造东方胤社,苏沪世茂一方面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学生、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公司产品上能有更多的文化注入。“我们并不是冲着商业目的去投入文化,但这种文化氛围和内核客观上会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进而又会促进公司在文化上的投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蒋立丰说道。

“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对于东方胤社这一“非典型”的文化组织,有媒体向蒋立丰发问:很多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在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复兴,东方胤社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成立的组织,它在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和优势呢?

蒋立丰答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做房地产的企业,宅子也许是除了家人之外,陪伴一个人最久的东西,这也意味着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我们可以在住宅里提前去融入我们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

昆曲、苏州园林和敦煌艺术,既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地产行业当下近乎残酷的竞争,忽略新周期下尚未明朗的行业发展方向,但同时,或许正是在这样一个旧有模式、格局加速被颠覆的时代,文化对于地产企业、行业发展有着超乎以往的意义。

地产企业在建造建筑时,可以说也是在建设一种人文环境,既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底蕴与修养,也能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地产企业也需要在商业目标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模式。

长久以来,也许行业需要廓清一个迷思,即文化和地产是两个相互割裂的主体,这种认识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或是文化沦落为服务于商业目标的角色,或是以“在商只言商”的态度与文化绝缘。以地产为基础和载体,将文化作为目的而非手段,把文化置于应有的地位,或许才是二者应有的关系。

当“诗意地栖居”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的居住意境,当人们在物质生活之外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建筑,由于其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可留存性,也担负起了文化传承的使命。

也如一位资深行业观察者所言,地产行业正进入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这是一个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的系统工程,也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

苏沪世茂的“文脉”

“如果剥去商品或投资品的外壳回到本源,房子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居住的载体。从这个出发点考量,苏沪世茂的核心思维是要用心地去做一些作品,而不是产品”,蒋立丰说道:“我们也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建筑作品,跟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以及此地氤氲千年的文化之间,怎样去产生联系。”

在苏沪世茂的实践中,作品与文化的联系是从苏州“搬来”的拙政园,七位苏州的匠人,以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榫卯结构,将文化沉淀于建筑之中,它不仅仅是外在上传统建筑实体,更是融汇了传统的技法、传承和精神气质。这种联系也是在东方胤社的一次次活动中,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从陌生的好奇,到逐渐融入于心的内在情感。

在这样一场正在进行的实践中,文化之于苏沪世茂的意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层面,是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体对于居住的要求,已经从“能住”发展到“住好”的阶段,地产提供的不能再单单是冰冷的房子,而是提供一种居住的文化、居住的氛围、居住的享受。

换句话说,这也是一个为住宅注入更多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过程,外形和景观可以抄袭复制,但一个作品的文化底蕴却无法克隆。世茂苏沪地区公司有关负责人曾透露一个细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钟情于中式建筑,而不少业主们也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同时,更多地接触传统书法、国画甚至手工艺产品。

曾有行业人士预言,当人们的需求从简单的满足居住功能提升到精神享受的时候,激烈的竞争使地产竞争的水平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经过价格、品质和品牌等竞争阶段后,行业将从“标准动作”向“自选动作”进化,唯有文化能包罗万象,所以地产将进入“文化竞争”时代。

而在更为宏观的层面,聚焦、融入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提升企业软实力,乃至助力国家发展的过程,用蒋立丰的话说,“可能当下每个地产公司都在考虑未来怎样让自己能够有更多元的可能性和更多元的业务能力,来满足城市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国家的复兴,尤其文化的复兴它需要载体,搭建这些载体也是一个企业的一部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