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委员后 宋志平这样把脉上市公司改革

王雅洁2020-11-12 15:15

经济观察网记者 王雅洁 宋志平又多了一重身份。 

2020年11月11日下午,来到首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上的宋志平,成为当天新成立的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与其一同出现在上述智库成立现场的,还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咨公司董事长王安等。

为了推动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的实施,除了实践层面的改革探路,还有理论课题的持续延展。对于未来三年的国资国企改革,上述相关央企负责人,已经有了明确的课题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透露,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与相关中央企业共同牵头的重点课题已经敲定,每一项课题都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业务厅局支持推动。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相关企业与部门需要围绕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及如何更好实现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看来,研究探讨国有经济发展课题的思想源泉之一,来自上市公司。

他说:“未来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目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考验

经过30年发展,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全球市值规模第二的股票市场。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1月8日,境内上市公司已达4087家,总市值为76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6.85%。三十年来,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累计募集基金13.6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8.36万亿元,分红率达60%。以2019年为例,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达1.36万亿元。

宋志平说:“我们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在业绩、市值、分红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应该说,上市公司发展的30年创造出了很好的成绩。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优等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经贸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正在面临多重考验。

宋志平表示,的确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质量、运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和解决。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顶层早有部署。

2005年,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到今年已有15年。

他往前回溯:“这15年里面,我们国家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看到,国务院《意见》是在资本市场三十而立的关键时刻出台的,对于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如何让我们的资本市场发挥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要求,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退出机制、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形成工作合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举措,既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性、引领性的制度安排,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安排,找准了影响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回应了市场各方的关切,同时也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20年10月21日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还表示,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随后,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

宋志平表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层面制定出台关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专门文件。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和退市制度的完善将更好地把好上市公司的“入口”和“出口”,“零容忍”地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提高违法成本,共同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底线

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不披露虚假信息、不从事内幕交易、不操纵股票价格、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这是宋志平眼中的上市公司底线。

他认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要尊重资本市场规则,要保持为市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初心,企业要稳健经营、回报股东、创新发展。

同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关注治理质量、运营质量、创新质量三个维度,运营质量是做强,创新质量是做优,治理质量是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重要保障。三者要共同推进,形成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文化。

具体来看,治理质量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意见》17项举措的前两条专门提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上市公司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良好的内部控制,公司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披露,独立董事、监事会作用以及各专门委员会职能的充分发挥,这些都是公司治理质量的范畴。大家要高度重视,不断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

在运营质量方面,《意见》特别提出要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多方合力助推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做精专业、扎实经营、做优业绩,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优等生”。公司的战略能力、管控能力、财务能力、市场能力、盈利能力等均是构成公司运营质量的基础。只有运营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为股民、股东创造良好回报,才能为市场稳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而在创新质量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质和必然要求。

宋志平说:“我们目前正面临着大数据产业、5G等硬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风口,企业要积极有效地创新,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进行重复投资、低效投资。”

市值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已迎来而立之年。

宋志平认为,为了提高国有上市公司市值,应该进一步突出主业,瘦身健体,加大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吸引投资者投入。

这与国务院《意见》中“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亦是契合。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8日,国内共有国有上市公司1151家,其中央企上市公司394家,地方国企上市公司757家,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28%,但是市值占到全市场总市值的44%。科创板共有191家上市公司,其中国企仅有11家。

宋志平说:“创新板块的国企有大量的创新企业,这些创新企业也应该要引入股权基金,加大和民营资本的混改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在科创板上市的力度,培养新的增长点,为企业的整个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他表示,经历30年变化,今天来看资本市场,国企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前进,同时资本市场也在促进国企的改革,无论是在机制上,还是市场化上,在充分竞争领域里,都对国有企业有很大的促进。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与推动,以及资本市场发布的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宋志平预估,这两项顶层文件的实施周期均为3-5年,两个文件、两项行动关系密切,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良性互动,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积极而长远的。

一方面国企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定盘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国企是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和引擎,资本市场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向创新转型的过程,本身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对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改,优化机制,是激发国企活力的重要方式。同时,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本配置功能也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宋志平看来,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底气和潜力所在。

未来想要做好资本市场,至少要做到四点。其一是经济的基本面。他说:“跟全世界主要的经济体相比较,我国的经济基本面是很好的,稳中有进,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我国经济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又处在国际形势的变幻大势下,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其二是监管水平。宋志平表示,要把规则建好,不干预市场,按照市场中的规则执行。他认为,近两年来,中国监管部门是有作为的,而且思路明确,比较稳妥,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面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

除去上述两点,还要在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者生态上聚焦。

他说:“资本市场的核心还是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好不好是根上的事,这4000多家上市公司运作得怎么样,关系到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们现在有1.7亿投资者,其中99%是个人账户,机构投资者仅有30万到40万。现在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由机构投资者来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小股民,让他们在投资中获益。”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