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30.2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理财投资陷阱或骗局”、“面对投资理财骗局,90后受害最深”、“社交媒体、电话短信和网站APP广告推送为主要渠道”、“股票推荐骗局、网络赚钱游戏骗局和网络博彩骗局成为主要噱头”……
1月14日,融360维度发布《中国大众投资理财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21)》,该次调查的样本取样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主,兼顾老年群体,样本的分布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
调查数据显示,30.2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理财投资陷阱或骗局。这一情况对比2019年已有显著改善。根据融360维度以往调查结果,2019年有43.93%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投资理财骗局。
从不同年龄来看,90后遭遇投资理财骗局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达到32.39%。其次是80后(29.06%)和70后(28%)。融360维度认为,90后踏入工作岗位后,对投资理财的热情得到释放,成为投资理财领域新生力量的“主力军”,但相关经验不足,容易成为欺诈的主要针对目标,因此导致遭遇骗局蒙受损失的比例较高。
调查发现,股票推荐骗局、网络赚钱游戏骗局和网络博彩骗局是导致受访者蒙受损失的主要类型,分别有48.45%、42.27%和39.18%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P2P非法集资骗局(34.02%)、数字货币骗局(27.84%)紧随其后。这些骗局往往以高收益为噱头,用所谓成功案例引诱投资者入局投入大量资金,套住钱财后快速离场,待投资者醒悟时诈骗份子已无踪迹。
“我最近被拉入一个数字货币交流群,里面各种吹嘘数字货币的高额收益,经常给出一些不知名虚拟币网站,怂恿我们在上面投资。”家住北京朝阳的陆非(化名)之前曾投资过比特币,清仓已有一段时间。最近比特币行情看涨,各种交流群的电话、短信不断找上门,以高额收益为噱头诱惑陆非投资数字货币。
“我有朋友之前就曾遭遇过类似骗局,所以当那些交流群怂恿我投资时,我没有加入,他们一看我不上当就把我踢出群,但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被他们忽悠了。”陆非表示。
调查数据还显示,社交媒体、电话短信和网站APP广告推送是受访者遭遇投资理财骗局最多的三个渠道,以社交媒体最甚。在遭遇骗局的受访者中有超过半数表示,自己是在社交媒体渠道上遭遇投资理财骗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短视频直播日益火爆,短视频直播平台也被欺诈团队盯上成为投资理财骗局高发的地方,数据显示,32.99%的受访者表示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遭遇过投资理财骗局。
在投资理财中遭遇骗局,将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呢?融360维度在调查中发现,47.42%的受访者表示损失金额在3000元以下,36.08%的受访者损失金额在3000至3万元之间,16.49%的受访者损失金额在3万至50万元之间,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占比0.01%。
遭遇投资理财骗局蒙受损失后,处理情况如何?调查发现,仅有44.33%的受访者选择马上报警立案,20.62%的受访者选择向亲友寻求帮助,10.31%的受访者在网络发帖追讨,而有23.71%的受访者表示自认倒霉。融360维度认为,这表明大众防骗维权意识还有待提高。
上述情况也导致大众在遭遇投资理财骗局后,追回损失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在遭遇投资理财骗局的受访者中,能够完全追回损失的仅占比11.34%,42.27%的受访者追回了部分损失,而有46.39%的受访者没有追回任何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