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圈内企业走向“联盟化” 威派格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黄一帆2021-03-30 15:5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3月30日,记者从威派格(603956.SH)了解到,公司已与华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发布双方合作成果“威派格-华为智慧水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按照威派格总经理柳兵的说法,此次深入合作,威派格针对水务管理一体化业务门户、综合调度管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工单系统等顶层应用进行了全面升级;而华为IT+CT基础架构的融入,让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了集约化、易维护、极致安全、高可靠、全面支持国产化的特性。

实际上,2017年,威派格与华为就在边缘计算上达成合作协议,建设以数据驱动的城市智慧水务的咨询、设计、落地的一体化平台。

威派格研究院副院长丁凯表示,该方案经过技术团队长时间研发,从2014年开始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以及头部应用软件企业的股权整合,再加上华为的研发加持,最终威派格才呈现出一体化智慧水务落地综合能力。

“在智慧水务客户需求与行业供给之间存在结构性冲突的背景下,需要取长补短为客户提供真正价值,是威派格跟华为走到一起的基本逻辑。”丁凯表示。

为何与华为合作

“本次双方的合作,意味着威派格正在打造合作生态圈,同时也强化了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上的落地能力。”一位浙江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威派格的主营业务是与城镇、农村供水相关的二次供水设备、智慧水厂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智慧水务平台与应用搭建。内外部均认为2015年,威派格开始了智慧水务布局。当年,推出基于传感、设施、网络、数据、信息、管理、决策为一体的供水管理平台。

据丁凯透露,从2014年开始接触工业互联网,同期利用微服务的架构来搭建智慧水务平台,累计大概投入了近4个亿,这样的平台也是整个技术团队不断 “趟坑填坑”凝结出来的成果。

“智慧水务实践的这些年,技术团队深刻的意识到智慧水务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不是大数据、AI,还有物联网相应的技术拼凑,这个过程中必须依托行业本身的机理模型,加上对水务运营的理解作为黏合剂,否则搭建出来的智慧水务是一推就倒的积木。”丁凯表示,威派格的平台思路是将行业知识做为黏合剂,产生化学反应,才能使从源头到龙头整个的智慧水务具备生命力,才能真正为用户发挥运营增效、节能降耗的价值。

据威派格方面人士透露,本次合作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实现智慧水务快速的交付,依托华为在信息通信领域偏硬件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智慧水务弯道超车的支撑。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威派格提供涵盖全技术栈和全业务链的综合解决方案资源,帮助客户提供智慧水务建设所需要的能力,而且在调研服务中解决顶层规划分步实施的需求。

此外,双方合作也让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更为可控。解决被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在整个国际形势现状的背景下,水务作为国计民生行业对安全可控的要求更高,这个方面威派格需要跟华为共同研发相关产品,打造智慧水务从感知层到接入层,以及网络层到应用层全方位的自主可控能力。”丁凯透露,双方在联合研发网关上做为发力的切入点,现在威派格自研的网关有两套技术架构。一套是基于ARM架构,一套是基于龙芯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做为智慧水务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架构支撑点,并进行了相关研发及产品落地。

资本整合

按照东吴证券分析师刘博的分析,威派格战略分三个阶段,目前处在智慧供水的第一阶段,其后两个阶段分别为智慧供排污和全面智慧水务。

刘博将“水务物联网”系统分拆为三部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与感知层相关的主要是智慧水表、二次供水设备、智慧水厂设备等;与网络层相关的主要是网络通讯建设(包括 NB-IoT 物联网、GIS 等等);与应用层相关的主要是智慧水务平台和系统建设。

智慧水表和供水设备作为“水务物联网”的基础载体和传感器,是水务系统智能化改造的第一步,后续整个水务系统的智慧化都要依赖于做为传感器的“智能水表”和“智慧供水设备”。

近两年,威派格通过资本运作整合行业生态资源,通过投资收购,整合了如上海三高,水联网,杰狮信息等水务相关信息化公司。

“在股权投资的环境下,我们投资上海三高、杰狮等这样的公司来完善从源头到龙头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建设,同时加强自身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平台级的建设。同时在水平行业,通过联盟和战略合作的方式,把华为、移动等相关技术成熟领先的企业,通过研发合作结合在一起,给水务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落地能力支撑。”丁凯表示,“在生态整合方面,威派格利用双轮驱动(股权与战略合作)生态建设思路,在从源头到龙头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落地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拳头。”

“国内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而目前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东吴证券分析师刘博指出,据东吴研究所测算,智慧水务平台+智慧水厂设备+管网改造设备(二次供水设备、水表等)行业空间超 3000 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