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批高校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公共需求?

2025-07-24 10:58

教育观察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新闻报道,暑期一批高校推出多元化开放活动,场馆设施不再“放假”,从体验科研到共享健身空间,如何让高校资源“活”起来,让游客游有所获?

今年暑假期间,一批高校校园、实验室以及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从游学百年学府、体验尖端科研、到共享健身空间,“象牙塔里的暑期嘉年华”热度逐渐攀升。

多元化的校园开放活动,能为公众带来怎样的体验?热闹背后,又该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公共需求,让开放从“暑期专属”走向“常态共享”?

暑期去哪里?也许高校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躲开人挤人的热门景区,又能在校园林荫道、藏着故事的老建筑里给身心充充电。这个暑假,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进一步敞开怀抱,开放的时间从7月10日持续到8月20日。在天赐庄校区的北门入口处,排队进校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领略百年学府的风采。

家长韦先生说,今天是带小孩子来学校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的氛围,特别好,古色古香。如果小孩子真能在苏大读书,毕业在苏州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漫步在这所园林般的校园里,东吴门、钟楼等都是大家争相打卡的点位。苏州大学保卫处副处长王瑞成介绍,该校在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同时,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游客通过预约之后,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校。学校还为大学生、准大学生、校友提供了一个免预约通道。

同时,这个暑假,高校开放的触角也在延伸到更多生活场景中。比如,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孙先生平时很喜欢游泳,最近得知北京科技大学游泳馆暑期整修后重新开放,他第一时间前来体验。

除了游泳馆,假期期间,北京科技大学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馆也同样对社会开放。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暑期运动研学托管服务营,家长们不必再为孩子们去哪儿而发愁。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品牌运营主管崔小爽介绍,体育馆是2008年的奥运场馆,也是要承担一部分的全民健身社会义务,在积极搭建青少年培训平台,想把场馆资源综合地利用起来,更好服务周边的市民、青少年。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暑假,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在内,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的游泳场馆都对外开放。不过,热闹背后也有新的考量,既要让公众享受到便利,又要保障正常校园秩序不受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场馆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瑞说,如何平衡资源利用与校园管理,是各高校都在探索的问题。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有助于提高场馆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场馆的服务力,但同时也会给高校的校园管理、安全管控,带来压力,这方面可能还需要去制定研究出更加完善的方案,方便学校和社会、社区之间的使用平衡。

除了校园景观和体育设施,部分高校的实验室资源也在这个暑假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比如,不久前,中国矿业大学开设了为期两周实验室开放活动,吸引了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活动面向青少年开放了,包括传统手工艺前沿科技体验在内的多个特色实验室。孩子们亲手制作木艺书签,体验扎染工艺。

据了解,中国矿业大学已举办多期开放活动,累计接待超6000人次,活动内容涵盖地质、物理化学、电子、太空采矿、AI等领域。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辛良介绍,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开放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学、爱上科学。

此外,随着暑期的到来,多所高校也宣布对外开放校内博物馆和展览馆,为公众和学生提供“文化纳凉”的好去处。燕山大学今年面向社会开放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该馆陈列了1000多件古生物化石、石器、青铜器等。市民张超感慨,这里的AR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态,知识密度与沉浸感都很强。孩子对历史感兴趣,到这里立刻就被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吸引了。

高校开放的意义,远不止于提供一个参观游览或运动健身的场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开放校园,是让公众直接感受大学开放包容的治学精神和文化魅力的最好机会。

从游学百年学府、体验尖端科研、到共享健身空间,多元化的校园开放活动,为青少年以及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假期生活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开放,更是让高校与社会产生了持续的联结。从逻辑从理念来说,大学应该为当地的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包括文明素养的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还包括解决社会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那么,如何让高校实现更加有序、常态化的开放?储朝晖表示,这需要社会与高校共同努力。社会一些参与高校的行为要遵从高校的规则,如果超越了高校能够处理的范围,就由相关的部门来解决,最终要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共同获益、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