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600点之际公募新动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VS机构自购潮涌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12 12:4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随着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公募基金市场近期显现两大动向:一方面,不少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密集限购,另一方面,公募机构“真金白银”掀起自购热潮。

据经济观察报初步统计,截至8月11日,下半年以来,已有上百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了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其中不少为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规模增长明显的产品。

同时,公募机构密集出手强化市场信心。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大手笔自购力挺A股后市。其中,南方基金拟豪掷2.3亿元固有资金于近期陆续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多位公募行业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基金限购举措旨在维护持有人利益,当前,基金行业经营策略更趋审慎,正逐步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以投资者利益优先。同时,公募机构自购不仅是信心的背书,更是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利益深度捆绑,推动行业投资理念向“长期主义”方向深化。

限购 

8月9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额为10万元。同日,该公司旗下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也宣告于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单日单个基金账户限额为100万元。

此前,中欧基金旗下中欧数字经济混合于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5月19日,价值老将蓝小康管理的两只产品中欧价值回报混合和红利优享混合的单日申购上限也设置为200万元。

对于上述基金产品限购,中欧基金均表示,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基金产品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记者注意到,上述进行限购的基金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亮眼,且上半年出现规模激增。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由葛兰管理,截至8月9日,年内净值涨幅已超60%,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为81.14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9.31亿元。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中欧数字经济混合的净值年内涨幅分别超过30%和60%,基金规模由去年末的5.76亿元、0.59亿元激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40.5亿元和15.27亿元。

8月2日,永赢基金公告,对旗下权益基金——永赢睿信混合进行限购,自8月4日起,该基金单日单账户申购上限为人民币100万元。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12月22日,由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管理,今年以来业绩回报接近50%,截至二季度末,合计规模达50.1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近37亿元。永赢基金表示,此次限购着眼于引导投资者理性、长期投资,有助于维持基金规模稳定,提升持有人体验。

此外,还有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期混合、诺安多策略混合、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多只绩优基金于近期发布限购公告。据不完全统计,下半年以来发布限购公告的主动权益基金已超100只。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密集出台限购措施,这一现象折射出基金管理人的审慎经营理念。从运作层面看,绩优基金持续获得资金青睐,适时限购既能防范规模激增导致的策略失效风险,又能有效维护现有持有人的投资收益。

朱润康认为,部分产品受制于特定投资策略的容量约束,合理控制规模成为保障策略执行力的必要举措。更深层次看,这一趋势反映了基金行业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利益优先,通过主动管理资金流入节奏,引导市场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经济观察报分析称,通常,基金规模过大会导致操作难度加大,进而可能影响投资收益,限制大额申购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现有持有人利益。另一方面,他谈到,从销售角度来看,限购能营造份额紧俏的感觉,“稀缺效应”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在限额内进行申购。

自购

在绩优基金纷纷限购的同时,公募机构则掀起新一轮自购热潮。近日,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8月11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8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8月7日,泰康基金在公告中称,公司已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能力的信心,公司自7月24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合计将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对上述自购产品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杨德龙认为,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投资基金释放出积极信号,这一现象表明机构继续看好后市,当前市场正处于牛市过程中。

沪指站上3600点之际,公募机构左手限购、右手自购。朱润康认为,当前公募行业正呈现两大战略性转型:首先,发展范式正从“规模导向”向“质量驱动”升级。绩优产品主动限购折射出管理人对投资策略完整性的坚守,通过规模管控确保策略执行效力,切实维护持有人利益。其次,投资理念向“长期主义”深化。公募机构自购不仅是信心的背书,更是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利益深度绑定,既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也推动行业构建良性发展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