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活力如何持续

2025-08-15 23:00

148

  A股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8月14日,上证指数一度站上3700点,突破去年 “9·24”行情的高点——3674.4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全市场成交额达2.3万亿元,连续两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元大关;两融余额连续八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大关”——这是近10年来,A股成交额与两融余额首次连续两个交易日“双双破两万亿”。

细究之,A股这波行情是多种因素聚合发力的结果。政策面上,降准降息、消费“国补”、金融“国补”等宏观政策组合拳陆续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公募基金改革、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相继推出,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形成了合力,对A股形成了刺激效应。

资金面上,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角色浮出水面,有着 “投资风向标”之称的保险资金加速流入股市,频频举牌高股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又为投资者入市提供了吸引力。国债利率和银行定存利率均进入“1时代”,机构和个人在股市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为股市带来“真金白银”的增量资金。

经济面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5.3%的超预期表现,为A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技术突破,创新药海外授权创下新高,科技股与医药股迎来价值重估——A股市场的估值逻辑由此重塑。此外,中美关税继续休战90天,释放了双边经贸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对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情绪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拉长时间看,过去3个月,上证指数从3040点一路稳步攀升,累计涨幅超过了20%。可以说,A股经受住了诸多考验,变得更具韧性。这也正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体现。

行情回暖,人心浮动。周围讨论股市的人多了,新开户的股民增加,A股的人气持续回升,赚钱效应显现。交投活跃度的攀升表明投资者信心得到了有力提振。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市场面貌。一些券商分析师喊出了“牛市思维”“牛市氛围”“系统性慢牛”“年度级别牛市”等判断。很显然,市场对股指上涨抱有更高的期待。

客观地看,延续A股活力,仍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否持续稳健向好和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我们认为,就宏观政策而言,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既定的支持性政策,同时针对经济的薄弱环节和发展中的新问题,加强提前研判,精准施策适时加力,并确保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就金融监管而言,这也是考验定力的时候。一方面,针对外部环境可能的变化冲击,金融管理部门要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市场及时注入“稳”的底气;另一方面,监管需要保持清醒,秉持对市场和风险的敬畏之心,守好监管之责,密切关注和研判风险,持之以恒地严格交易监管,对各种违规变形动作“露头就打”。历史上A股市场不乏 “政策利好——情绪亢奋——资金蜂拥——泡沫破裂”的“牛短熊长”循环,其中教训应当时时引以为戒。

每当一波行情来临时,抱着投机心态入市、追涨杀跌最后亏损套牢的人都不在少数。我们乐见更多投资者分享股市成长红利,不过仍需谨记“投资有风险、入市要谨慎”。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时刻提醒投资者要以投资心态入市。简单地说,这要求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有基本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并愿意为股价波动风险买单。

股市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真正的慢牛也绝非政策催生的狂欢。一个有活力、有韧性、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其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的韧性与创新活力,在于上市公司的创造能力和回报能力,在于制度监管的完善公平,更在于投资者群体的成熟理性。这是A股活力持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