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并购风潮

黄一帆2025-08-15 23:00

黄一帆

“现在A股并购市场真是热闹到不行,各色方案齐出。”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吴超告诉经济观察报。据他观察,自去年9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后,并购市场便迅速升温。

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并购六条”发布后,截至今年8月14日,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案例超过200单,其中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的数量为158单。而2024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前,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的数量仅为35单。

在A股并购数量激增的同时,包括永吉股份、衢州发展、*ST宇顺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果断”启动跨界并购,向新赛道转型。

吴超发现,截至8月10日,上市公司已披露的重大资产收购(含发股、可转债等许可类)中,有近1/4属于跨界并购。

他认为,当前中国产业发展仍面临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需求,支持上市公司围绕转型升级开展跨行业收购,特别是收购拥有关键技术的优质未盈利资产,将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

跨界求存

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并购六条”特别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并购重组,鼓励收购未盈利资产实现补链强链。“并购六条”明确提出,将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

吴超说,跨界并购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尽管产业整合是主流趋势,但仍需要支持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行为。

他认为,支持上市公司进行跨界并购主要基于三个因素:一是“并购六条”中关于支持跨界并购的政策;二是跨界并购是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三是跨界并购是市场博弈的结果,能够活跃资本市场并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

据Wind数据,截至8月15日,5432家A股上市公司中,房地产行业公司有100家,建筑材料行业公司73家、建筑装饰行业公司163家,纺织服饰行业公司107家,环保行业公司138家。

“部分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这些上市公司凭借自身资金等优势,选择投资新产业,或收购成熟的科技型企业。”吴超说,相对于上市公司自主投资新产业,跨行业收购科技企业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通过收购成熟科技型公司能提高转型的确定性,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可避免重复投资可能导致的产能过剩,使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发创新上,防止在新赛道出现“内卷式”竞争。

主营业务为烟标及其他包装印刷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永吉股份,是近期跨界并购的典型案例。2024年,永吉股份实现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10.69%。其中,烟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75%,酒标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4.81%。

8月13日晚,这家老牌烟标厂商将目光投向数据存储主控芯片领域,拟收购南京特纳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特纳飞”)的控制权。这是永吉股份继2021年投资上海埃延半导体有限公司并取得控制权后,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次跨界尝试。

当晚的公告显示,永吉股份已与特纳飞实际控制人LEEMENGKUN签署《收购意向协议》,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特纳飞的控制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而在永吉股份公告的前一日,上市房企衢州发展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48名股东合计持有的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导电科”)95.4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本次并购是衢州市国资委入主衢州发展后的首笔重大并购,展现了地方国资整合优质科技资产的决心与能力。“此次并购先导电科,或源于衢州发展深层次的战略转型需求。”长期投资衢州发展的投资人徐伟告诉记者。根据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衢州发展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为2.1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6.32%;扣非后净利润为5.90亿元,同比下降75.48%。

衢州发展方面表示,通过本次重组,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将有力充实上市公司业务链条,扩展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范围,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先进新材料领域的实体制造业务发展平台,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业务结构向硬科技实体制造转型。

奔向新赛道

吴超表示,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面临着提升质量、市值管理、转型升级、“保壳”等多方面诉求,不得不选择跨界并购。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上市公司摆脱被动跨界的状态——在进行跨界并购的同时,其大股东正同步启动新赛道布局。

天眼查显示,*ST宇顺的大股东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奉望”)于7月29日新增一笔对外投资,投资对象为河北爱怀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河北爱怀”)。此次投资后,上海奉望持有河北爱怀52%的股份。

根据河北爱怀7月16日发布的“土建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该公司主要持有的项目为银联云智算中心项目。据披露,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计划安装8kW机柜1.23万台。

与此同时,上海奉望旗下的上市公司*ST宇顺仍在推进重大资产重组。

据Wind数据统计,这是去年“并购六条”发布后,当前估值体量最大的现金类跨界收购。

今年7月,*ST宇顺正式披露《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计划以33亿元现金收购三家共同构成“北京房山中恩云数据中心(下称“房山中恩云项目”)”的公司100%股权。

据披露,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上述三家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35亿元、8.15亿元和2.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9477.87万元、1.73亿元和4490.61万元。

此外,上市公司还披露,房山中恩云项目目前已建设运营约8000个机柜。这意味着,河北爱怀计划建设的项目体量已超过房山中恩云。

自此次重组公告发布后,截至8月14日收盘,*ST宇顺涨幅已达2.54倍。

除*ST宇顺外,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案例中,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汇绿生态收购钧恒科技、海天股份收购贺利氏光伏100%股权等已经完成交割,且获得二级市场投资者认可,其中松发股份的涨幅已超2.61倍。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不再以利润优先,而是以产业优先,具有行业系统导向。同时,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硬科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标的更受政策支持。

吴超说,市场需要优质的并购,不希望看到并购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地鸡毛”的局面。“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不少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因各种原因终止,让很多市场参与者对并购重组抱有质疑。但实际上,市场和监管层都希望上市公司能够买到优质标的,这是对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负责,这样的并购可以改善上市公司质量,而非仅让某一群体受益。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