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渴望生活
经济观察网 书评人 雷梓 在这个清晨又一次将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捧在手里。无数次,这是我汲取力量的一种方式。这已经是我买的第五本《梵高传》。
第一本我用了连续的几个小时就饕餮地读完。从阳光充足的晌午到弥漫入深的夜,我忍住心中奔涌的血,不时闭合书本,像癫痫病人一样狂躁地疯走过去,再疯走回来。然后是泪水兀自涌出,无声无息,滂沱如雨,如同无需酝酿的井喷。
入夜的时候我坐在一个花木葱茏的小院里,4米高的路灯光对我来说居然已经足够,足够我吞咽下那些朴实无华的字句,却又是寂静中滚烫灼烧的熔岩般的字句,它们在我的心里穿凿成一条汤汤大河,在丰沛的月光下面泛着冷冽的钢铁般的光芒,像张承志描述黄河时说的那样,是庞大的凝固的流体。我不知道,我凝固的身体上竟然也会结满露水。
第一本《梵高传》后来的遗失我早有预感。身边觊觎它的人太多。他们像贼一样爱它,盯死了它,包括我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这是我遗失之后倍感痛惜的主要原因。一本干净的不染笔墨的书自然也好,但是有了那些密麻的批注之后更好。那是一种心血联系,代表着那些执著的爱和激情,完成了一次宝贵的轮回。有了这样的倾注与回流,更显书香浓厚。
第二本是弥补。第三四本用来馈赠给了朋友。现在是第五本。
我喜欢将书的封套拿开,抚摸阴刻在布纹封面上的《哀伤》。封面有一道折痕,应该是装订的失误所致。让我想到,每本书也有它自己的磨难。那个折叠着屈辱的身体,将头和脸伏藏在交织的双臂之间的女人,沦陷于哀伤深处,凸露出一种残破的震撼的力量。
在这个清晨,我异常熟悉地摩挲这本曾影响了我人生奠基的书。目录中那些闪光的字句,无需寻索,径直回到我的内心:人在有的城市永远不走运。善,滋长于出乎意料的地方。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呢?向南,向南,向着太阳。玛雅。在当今的社会,画家只不过是个破罐子。在头童齿豁、气息奄奄的时候,我才学会了作画。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一种急速还原的泥土。
我深信我读懂了一切。这些字句几乎浓缩了梵高的一生。
苦难,几乎不能承受的苦难,始终没能扭曲和磨灭他心中的信念与爱——关于善,关于绘画,关于人类,关于执着的深情,关于星空,还有引领和燃烧他生命的太阳。
需要更好去读懂的,还有我写在家里白板上的那句:爱,以它自己的形象创造爱。

- ·当我们想读书时,读什么 | 2009-02-03
- ·当我也变成一个“沉默的阅读者”…… | 2009-02-02
- ·当我也变成一个“沉默的阅读者”…… | 2009-02-02
- ·滚雪球,还需要什么? | 2009-01-19
- ·电影不是拍给其他也拍电影的人看的 | 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