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2-21
陈哲
订阅

被调水改变的河流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哲 67岁的李治和沿着汉江江堤一路踱至小北门码头,拾级而下走到江边,用手舀起一捧,却低头不语,又让水从指间流下。

他的背后,青砖褐瓦的襄阳城楼依旧耸立,面对眼前的汉江,这位老人却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充满豪情。

13年前的一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全面论证的消息传到襄樊,当时这位襄樊五中的历史特级教师格外激动,他领着自己的学生,背靠古城,面向大江,端起碗汉江水,一饮而尽。

李治和引以为豪的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在湖北境内过十堰丹江口,经襄樊、潜江、仙桃、荆州、孝感,到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全长1577公里,流量和长度与莱茵河相当。

从丹江口水库坝下,汉江流入襄樊,在这座湖北第二大城市的土地上逶迤195公里,经过35个水厂、77座泵站和3000眼机井,滋养了395万亩耕地。自古以来,汉江被当地人视作母亲河,更成就了襄樊当年“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历史记忆。

因为上游穿越神龙架等大型自然生态林带,这条大河一直体量丰沛、水质清澈。1958年,政府决定将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加坝蓄水。后来,又将其作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计划每年由此取水95亿吨,开挖明渠,穿越黄河,由上千公里的总干线送经河南、河北,最终分别注入京津二城,以缓解北方的水危机。

每年李治和都带学生到汉江看水、喝水。“世界史,可以说是一部河流史,”这位教了30多年历史的老师说,一江清水送北京,让这里的人倍感自豪,“带汉江边的年轻人亲自看水、喝水,很有意义。”

被改变的河流

十几年来,李治和的“喝水讲课”一直坚持下来,但如今,水的味道变了。“2002年前后,水开始有点涩,后来就慢慢地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在里面,我已经不让学生喝了。”李治和说着,紧锁眉头,粗大的手抚过一头刚硬花白的短发。

几年来,李治和一直在为这条河的被污染而奔波。事实上,近期就有媒体报道说,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危险,中线调水工程比原计划推迟四年完工。但湖北南水北调管理局官员则否认了这样说法。他解释说,中线调水工程新的建设目标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总体来安排。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在国家新近的4万亿投资背景下,确立了全新的建设目标,中线工程于2013年完工,次年通水。李治和担心,一旦开始调水,丹江口以下的汉江水少了,河流的生态会更加恶化。

当然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担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是否有影响,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湖北省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沈晓鲤说。

南水北调中线的一期,包括水源工程、干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其中前两项工程早在调水规划初期,便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唯独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是在湖北省的几度争取下,才于2002年被写进了《南水北调中线总体规划》。

起先,一些专家认为汉江生态近年来一直在恶化,并非调水的问题,调水也不一定会带来整体的负面效应。例如在枯水期,丹江口水库甚至能为下游提供比以往更多的水量。

沈晓鲤作为主要执行者,主持了湖北省上报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起草调研,报告指出调水后,汉江将面临流量减少26%、水位下降后大量取水灌溉设施报废、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航运条件变差、1/3的鱼类灭绝等危险。

最终,国家同意投资84亿元,建立一座兴隆水利大坝,以备将来的蓄水灌溉需要,并把长江水通过渠道引入汉江,同时疏通航道,改造沿河的闸门和水泵。这个决定让下游汉江平原的几座城市放下心来,那里都是湖北的大粮仓,多少年来因水而兴。

然而,84亿元的工程虽然5年前就在中央立项,但其可行性报告,直到今年12月初才随着全国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正式批复下来。事实上,多年来南水北调不断膨胀的工程预算,让国家开始警觉财政上将承受的压力。

被遗忘的襄樊

不过,人们似乎忘记了汉江中游的襄樊,这座有600万人口、在湖北仅次于武汉的大城市。国家投资的四项治理工程中的大头——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均涉及不到这里。

襄樊着急了,为此专门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来为他们评价损失,最后报出了一个超过百亿的治理方案。不过,该方案并没有受到国家的认可。

李治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同几位在政协的同事,共同组建了一个名叫“绿色汉江”的NGO组织,为这城市和汉江的命运呼吁奔走。

“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真的被遗忘了。”李治和说,无论是灌溉还是城市取水,汉江襄樊段也会碰到跟下游一样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补偿,并且它可能还将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他所说的“威胁”,是指工业废水的排放。襄樊的汽车工业和纺织化纤业,正在蓬勃生长。地方政府需要尽可能多地吸引来自东部沿海的企业和项目,发展这座城市的经济。除了耕地,他们付出的代价还有让河流承接更多的工业排放。

“他们居然把一个纺织化纤工业园开在了城区的上游,”李治和说,尽管这个位于太平店镇的园区排污据说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可是这些水,我已经喝出味儿了”。

同时,流淌着更多工业废水的唐白河,从河南省南下,在襄樊市区的边缘注入汉江。那里面混杂着小造纸厂和小化工厂排出的垃圾,被明确定性为劣五类水质。李治和和他的同事不断地率领环保人士去那里交涉,设立监测点,尝试说服邻省人减少排放。

中国的田纳西工程

当来水量减少、污染加重等等麻烦使襄樊人快对这条河流绝望时,有关部门提出的一个方案,让他们似乎又看到了曙光。

2003年,时任水利部长的汪恕诚建议湖北省在汉江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汉江进行梯级治理开发,用大坝将其拦成若干个水库蓄水发电,打造中国式的田纳西。这一观念,得到中国水利界很多人的认同。

梯级开发思路似乎成为拯救调水后襄樊缺水和生态的救命稻草。襄樊市找到交通部,希望他们支持在市区下游17公里处的崔家营,修建一处水利枢纽,以抬高水位、改善航道。交通部对此表示出了兴趣。不久,由湖北省交通厅单项列支,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崔家营航电枢纽上马了。

襄樊市南水北调局总工程师李立冬介绍,崔家营枢纽将使其上游包括襄樊市区的33公里范围内,形成一个人工湖泊,抬高水位4米以保证沿岸的取水和灌溉,并使得通航能力由300吨提高到1000吨,恢复这段河流上的漕运,兼顾发电。

57岁的段枣生可能是最先几个感受到中国田纳西工程给生活带来改变的人。因为河流的变化,段所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襄阳水文站,即将搬到崔家营大坝的下游。“崔家营大坝在下游一拦,这里变成静水,断面观测点就失去了意义。”这位水文站长解释。

他指着窗下铁桩码头的测量船,“我在这里已经干了20多年,对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很怀念。”襄阳水文站建于1929年,负责整个汉江流域中游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江堤上刻着汉水的历史高位,最上面的一条,是1935年7月7日的水位,71.7米。“调水拦坝后,这个水文站所有的基础资料参考价值打了折扣。”段枣生说。

可真正让他头疼的,是搬迁的经费。2005年9月,崔家营工程管理处与襄樊市就工程的淹没处理和永久占地达成协议,以2.35亿元一揽子包干费用。襄阳水文站搬迁提出490万元补偿要求,在方案中落实了258万元,现在他们拿到手的,不到方案确定费用的1/3。此时崔家营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水文站需要在工程完工之前开始在新断面的监测。

段枣生说:“崔家营在农村,今后工作也不如以前方便了。”其实,跟他同样需要搬迁的,当然还有上万亩土地上的农民。

“不过最大问题,是崔家营圈起来后可能产生的污染。”段枣生说,“静水的自净能力、水量减少后河流的纳污容量,都会下降。现在流过市区的水,还能保持二级水质,但最后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世行就崔家营工程贷款的环评专门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当时的立场是,如果没有建起来足够的污水处理设施,是不赞成(工程)上马的。”湖北环科院沈晓鲤说,梯级开发的前提是保证水质,后来相关部门对世行拍了胸脯,于是工程开建了。

尴尬的水务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襄樊市很晚才开始起步,需要的钱很多,国家除了四项治理工程,给整个中下游生态保护的资金一共4个多亿,地方政府没有钱,采取的方法只有是BOT(建设—经营—转让)”,熟稔当地“水圈子”的李治和依然担心,“截污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你去问问供水部门就知道了。”

襄樊的水务部门的确碰到了棘手的问题。没有补偿措施之前,他们要考虑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对因水位下降而大量报废的取水设施进行改造。崔家营工程上马后,他们又要担心,如何处理被加剧污染的原水,以满足城市供水的条件。

李治和多年前的学生、襄樊市水务集团的翟锐军说,襄樊市不久前建成的鱼梁洲和观音阁两个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日处理能力不过20万吨,已经对汉江沿岸不断超标的排放力不从心。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尝试以各种形式,筹资扩建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

翟锐军所在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为襄樊城提供安全清洁的水。翟在其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上说:南水北调及崔家营工程建成后水质大幅降低,现在的水处理工艺将不再能满足要求,而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又将使水处理成本大大提高。

“根据新的变化,自来水厂需要新的处理工艺,其中包括粉末活性炭、微滤车间、生物接触氧化滤池,但仅这些工艺改造就需要1.5亿元的投入。并且,这还不能够保证水质最后能否达标。”翟锐军说。

这不仅仅是襄樊一地的担心,湖北省也在为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发愁,他们一开始提出的21.57亿元生态环境补偿资金,被国家压缩为4.39亿元。这个中部省份最近在向人大提交的报告上说,继续请求中央政府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建设污染处理厂和生态修复设施。

翟锐军透露,襄樊的供水系统还在考虑一个B计划,即将原丹江口水库分配给襄樊的灌溉用水,通过管网直接拉到自来水厂,以避开从汉江取水面临的水处理难题,但“光是从襄城拉到樊城的过江管道的建设开支,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沈晓鲤对此的看法是:“水质到底会到一个什么程度,只有到调水后才能有明确的数据。中下游的城市,需要对污水处理继续努力。”

李治和和他的绿色汉江,并不太愿意评价河流上的各种工程。他们更多地是带上年轻人开着一条由美国人资助的旧船,在这条河的沿岸看水、护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