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16
媒体观点
2011-05-16 16:08
订阅

故宫丢物又丢人

当权力沦为赤裸裸的谋利工具时,文物也罢,文化也罢,人也罢,物也罢,都是用来交易的“行货”。

                                                   ——《经济观察网》

故宫是属于人民的,建福宫是故宫的一个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对故宫的管理提出疑问,当此疑云重重之际,故宫的管理者有必要公开披露建福宫商业开发的相关信息。

                                                   ——《新京报》

由这一次故宫安全防线、文化水准、文化责任接连失守的故事开始,也该进一步强化故宫的公共文化资源性质,不断提高公众文化服务水准。

                                                   ——《人民日报》

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的国宝放在其中是不是安全,大概是要打一个问号了。死不认错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他们背后都是某种更为强大的逻辑在支持着,那就是“你管不着”的逻辑。

                                                   ——《南方都市报》

故宫并不隶属于故宫博物院,它属于每个国民,而故宫博物院只是一个委托管理机构,它的职责就是保护、管理好故宫,可从连日来一系列事件中看,故宫博物院没有尽好自己的职责。

                                                   ——《长江日报》

文明的沿袭正在进行着一场“文化苦旅”,这段苦旅最可怕的不是时间的大浪淘沙,也不是文物盗贼的窃取和掠夺,可怕的是承担着文化保护的权力者和管理者打着发扬的旗号监守自盗。

                                                   ——《重庆时报》

鉴古知今,今人固应对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丢失”较真,但更应认真反省基本文化、文明和传统素质的丢失——这个“失主”不仅是故宫博物院,也是各地有关部门,也包括你我。

                                                   ——《东方早报》

山水与文物古建属于公共资源,怎么能让有钱人垄断,而使之与公众无缘?那些得尽其利的当事者甚至不满足私下暗享,他们要把特权写在脸上,以此为荣为傲。

                                                   ——《齐鲁晚报》

任何事情都怕绝对,“不存在也不可能”的绝对,可能是一种绝对的狂妄,更可能是一种绝对的愚蠢。因为它只会更加激起公众对于建福宫改成私人会所的“人肉”热情,同时也让知情者的沉默,变成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不道德,最终让谎言无处遁形。

                                                   ——《华西都市报》

丢掉文化的故宫,注定要遭遇尴尬的。不论是展品被盗,还是沦为“私人会所”,背后都有商业化的幽灵,在掳掠历史文化的灵魂。毕竟,故宫作为公共文化场域,是不应该被特权与利益裹挟的。对这个问题进行追究,我觉得,要远比当初“故宫赶走星巴克”更重要,更有意义。

                                                   ——《扬子晚报》

公共资源的贵族俱乐部倾向,足以令社会警醒。划地而治,蕴蓄的是声声民怨,增加的是贫富断裂。而如果故宫这样的地方果真“限量发售”,怕也只是多了一处隐蔽的“天上人间”。

                                                   ——《新华网》

故宫建福宫风波终究会过去,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在这样一起风波与争议之中,充分理清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探索第三方调查处理以及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交代。

                                                   ——《新安传媒网》

云南省高尔夫球场

“等你来上报”的监管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对官员的责任不追究,绝对会“没有最懒只有更懒”。……坐等上报的这个官员必须受到严厉追责,如果没有部门对这种不靠谱的官员主动进行追责,其性质近乎也是在坐等上报,无疑更是不靠谱。

                                                   ——《华商晨报》

每亩地支付农民400元的低价,以高尔夫球场带动周围房价地价飙升,多重创造暴利,还能成为政府部门GDP业绩提升的又一重动力。在这个利益链条上,地方政府不仅仅是不管,甚至是积极参与推波助澜。

                                                   ——《京华时报》

先提拔再退休

拥有实权的领导戴的是乌纱帽,没有实权但能在退休后享受更高生活待遇的干部戴的是顶“棉帽子”。“棉帽子”不像乌纱帽那样显赫招摇,却暖和实在。

                                                   ——《华西都市报》

他们的高兴却建立在掏钱的人不高兴的基础上,他们替人管钱,却背着掏钱的人,私分了,送人情了,这不是挥霍是什么?这样的领导不“退休”,退休提一级的潜规则还得继续下去,回头倒霉的还是掏钱的纳税人。

                                                   ——《华商晨报》

提拔当天即退休这出戏的真正主题,实质上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冲突。感谢海西州人民政府,他们把提拔退休这一隐秘的、较为普遍的不合理现象,通过集中到同一天,让公众免费欣赏了一场戏剧并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法制教育。

                                                   ——《京华时报》

吏治维系国运——“组织上”的焦虑绝对甚于民间,有鉴于此,“吏改”这些年始终不断。现实的急迫是,“吏改”要拿出建高铁的投入强度和开行高铁的速度来促推,千万别弄成某一天非“提速”不可时,历史却不再给予机会。

                                                   ——《东方早报》

西瓜爆炸

当下最重要是追究指导时推销“农药”、出事后溜之大吉的技术人员责任,使之付出应有的代价,以警示后者,要做专家就要多流淌“道德之血”,别打农民的主意,别让“增甜西瓜”到消费者的肚子里“爆炸”!

                                                   ——《新华网》

大连又现“李刚”

以“翻家谱”的思维解读暴力事件的趋势,以及暴力事件本身,都应该放到中国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社会心理框架中加以理解。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不难发现,它们往往都是政治失序、社会失序和人心失序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任何单一秩序的完善都不能保障暴力的消弭。

                                                   ——《晶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