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入锐减 上海调控松动猜想
陈哲
2011-04-16 01:07
订阅
陈哲

多轮调控之下,地方钱袋子已然感受到来自房地产收入锐减的威胁。

住宅成交的冷清已经明显传导至土地市场。来自机构的数据显示,尽管加大供应,上海市一季度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面对日趋增长的保障房建设和城市经营的资金需求,上海正陷入于调控房价和保增长的两难现实。中央和地方在“适度放开”问题上的博弈,似乎已有迹象。

限售“退出”

3月底,上海市3万元以下楼盘预售审批权松动的消息传开,消息人士称,上海将去年年中从区县收至市里的预售审批权,重新下放回区县。

上海市住房局一位官员告诉本报:“其实审批权一直在区县,应该不存在下放的问题。”去年夏天由于考虑到一些高端楼盘上市,可能会大幅度拉高成交均价,因此将部分高端楼盘由区县上报至市里复审。另外,由于一房一价制度的执行,很多项目又集中上市,因此开发商向政府报批的预售报告,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流程。“现在高价楼盘推出不多,区县报上来的少,因此流程加快也正常,也不是说高价项目就不用到市里备案了。”上述官员说。

不过限售政策的松动,并没有让房地产企业感到丝毫的轻松。2011年新一轮的调控,给开发商带来了明显的压力。据统计,3月份上海在售的上百个楼盘中,25%的楼盘成交均价环比上涨,比上个月提价的楼盘减少近半,接近三成的楼盘选择了降价。

比如今年3月底华丽家族汇景天地推出的酒店式公寓为单价5万元。“现在最低4.5万元/平方米就能拿到房子,开发商不降价,很难卖得动。”一位购房者说。

“现在已经不是预售证问题,现在政府不需要限售,因为有了更厉害的限购政策。”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企业营销总监说,“关键是对市场买家的购买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这家地产公司过去几年在全国高端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销售业绩。

这家明星房企的销售总监告诉本报:“二期项目的客户积累不如一期乐观,我们的产品质量有很好的竞争力,但大多数客户还是随着市场走,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原定的推盘日期也要视具体时间做调整。”

二手房市场同样降到冰点。来自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的统计显示,2011年3月份,全市共有1.3万套二手房成交,同比下降25.9%。

德佑地产市场总监蒋旭说:“在实际操作中,今年以来政策又有从紧的迹象。”除了限购、房产税等政策外,中央银根一再缩紧,进一步打压了市场。德佑地产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去年10月份到至今,央行四次加息,银行放贷款意愿不足,买房贷款相对困难,已经成为目前楼市成交量无法提升的主因。

地方的压力

寒冬已经由房市传导至地方土地市场。

来自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上海土地供应面积为717.9万平方米,同比2010年一季度增加16%。而成交面积约738.6万平方米(部分成交土地系上年供应),经营性用地出让成交金额仅357.7亿元,同比2010年一季度542.9亿元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74幅经营性地块中溢价率低于50%成交的地块超过60%。

但为了完成全年房价控制的目标,地方政府自然不敢轻易收紧土地供应。上海土地市场人士告诉本报,虽然全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尚未出台,但按上级目前的口径,供应量总体至少与去年持平,尤其是要进一步增加保障房土地的供应。

保障房当下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适用房转向廉租房、公租房,与前者相比,租赁房需要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做出更大的让利。纯经营性用地市场的冷清,让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依赖卖地的钱袋子更为捉襟见肘。

本报从上海市财政局获悉,尽管去年上海市本级(排除下属区县)的实际土地收入达到579亿元,但今年预算收入仅为259亿元。

土地收入预期变化的影响范围显然要大于土地市场本身。本报获得的一份当地财政局报告显示: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较去年减少,主因在于全市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应减少。

市场下行减少的不仅仅是土地收入,一位接近上海财税部门人士透露,在当地财政税收收入的9个税收项目中,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这3个大项的执行情况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市场是否景气。

下转50版

上接49版

上述接近上海财税部门人士说,让上海更为两难的是,全市今年安排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由去年的17亿元增加为37亿元。而市本级财政不再全额安排,只负责解决其中的7亿元住房公积金等支出。其他廉租房补贴、旧区改造资金等30亿,全部来自土地收入。

“放开”猜想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显然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尴尬是:大力调控房价,则楼市低迷,继而(政府)收入下降,保障房资金或许会捉襟见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面对后市土地收入愈发贫血的威胁,地方政府有在严厉宏观调控下做出适当试探的冲动。

一个可循的细节是,上海市的房价调控目标,是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预期8%的GDP增幅甚至更高一些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而“回避”了参照国八条提出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

事实上,上海似乎已经拥有一定的试探“资本”。当地始于2008年的五年2000万平方米保障房计划棋至中盘,一些保障房源也具备了大规模上市的条件。

4月初,在上海市住房局的一次通报会议上,该局副局长庞元透露,预计到今年6月底,全市将有5万套、3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达到预售标准。到年底有8万套、500万平方米可供预售。

前述住房局官员说,正是基于上海经济适用房今年可供房源将“放量”大增,政府再次放宽申请准入门槛。同时,经济适用房申购已由原先的徐汇、闵行两区推开至全市,首批13个区将于3月底以前分三个时间段开展申请受理。

在公租房建设上,上海市通过与险资、社保合作,探索开发运营模式。3、4月之交,规模40亿元的“太平洋保险——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完成了在保监会的备案,并启动了对外募资。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海汇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限公司等7家以区县机构为主体的公租房运营机构正式挂牌,计划在今年建设筹措公共租赁住房200万平方米、约4万套,供应50万平方米、约1万套。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