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5号线“进场费”:移动、联通欠费一年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在10号线和奥运支线手机信号覆盖问题久悬未决而引发运营商和地铁公司间口水仗的当口,日前,地铁公司对“进场费”之争的回应过程中,爆出中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拖欠地铁5号线引入信号费用达一年之久。
针对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总经理何宁此前称10号线手机信号未覆盖是由于“进场费”未谈拢的说法,地铁公司表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通信运营商至今没有与地铁公司就10号线的进场费进行洽谈,地铁5号线引入信号近一年,两家运营商仍未交进场费。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通信事业部经理刘卫平介绍,在地铁内引入手机信号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地铁民用通信系统平台,包括各种传输通道、电源系统、基站设备等,这个硬件可以由通信运营商在地铁建设时同步设计自己投资建设,也可以由地铁投资方按照标准代建后,通信运营商再付费租用。
刘卫平说,根据国际惯例,移动通信运营商进场后,需要向地铁运营商支付“技术服务费”,也就是一般媒体中所称的“入场费”或者“进场费”。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总经理何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未能与北京地铁相关部门就无线服务信号进场费问题达成一致,主要是双方对“场费”报价分歧较大。
对此,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高踪阳回应,双方未就10号线的进场费问题作过洽谈,几方目前谈话的焦点在于解决两大运营商自5号线开通至今未交的“进场费”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自地铁5号线于2007年10月开通当日,同步实现了全线通手机信号。当时他们也与各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洽谈了进场费的问题,但当时由于时间紧张,便达成先开通手机信号,后通过谈判确定入场费的共识。
据了解,当时,地铁运营公司就5号线的通信技术服务费提出了三种收费标准,第一种根据话费流量分成;第二种根据载频收费,所谓载频,就是每一个基站所能够提供同时在线的手机用户数量;第三种则为根据每个车站的民用通信硬件的成本,按照车站的总数收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谈判中开始选择了第二种收费标准,后来又选择了第三种按照成本收费进行谈判,并就具体的收费标准初步达成了共识。
今年8月1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总经理何宁在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新的思路,一是由第三方中介公司对系统造价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协商解决;二是先在地铁内进行覆盖,然后再进行总结算。
北京地铁公司的高踪阳表示,地铁5号线开通后协商已经近一年,地铁运营公司不但没有收到一分钱,投入的维护费用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元,已经给地铁运营公司的资金造成压力。
- 新联通15日挂牌,网通谢幕 | 2008-10-15
- 新联通15日挂牌,网通谢幕 | 2008-10-15
- 移动运营商重吃“大锅饭”? | 2008-10-10
- 中国电信移动业务攻略:中高端、年轻人群 | 2008-10-10
- 宋庄画家村:农民房的曲线买卖 | 2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