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产模式受挑战 戴尔重启代工战略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制造商戴尔受到第二季度毛利率下滑17%的影响,传出打算全面委托代工,全球计算机工厂准备出售的消息。但日前戴尔中国新闻发言人张飒英对外发表声明称,"戴尔没有发布这个消息,这是外界的猜测。"
近来市场盛传戴尔公司计划在为未来数个月内出售旗下个人电脑工厂,而最有可能接盘的买家是与戴尔公司一直保持合作关系的鸿海集团。鸿海发言人表示,没听说该消息。 业内人士表示,正式转为委外代工后,戴尔的委外订单大饼将使得其众多代工伙伴受益。
生产模式竞争力不再?
有消息称,戴尔计划在18个月内出售大部分旗下的工厂,正式转为委外代工,而外传鸿海最有可能接手大部分工厂。虽然鸿海发言人低调表示没听说过这件事,不过外界对鸿海接手一点都不意外,因为鸿海和戴尔两家公司除了PC和NB产品外,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帮戴尔显示器出货,鸿准则代工零组件部分,双方合作一向极为密切。
戴尔截至8月1日结束的本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由于降价销售策略影响其利润空间,公司盈利比上年同期下跌17%。戴尔第二财季实现164亿美元收入,比去年同期上升11%,这一增长的实现归功于全球产品出货量增加了19%。二季度戴尔盈利为6.16亿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7.46亿美元;每股盈利31美分。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戴尔长期以来在其营运战略中实施的标志性的生产模式,如今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
分析师指出,戴尔计划出售旗下工厂是全球个人电脑领域变化的最新迹象,也反映出戴尔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提高盈利能力的压力。自去年年初以来,戴尔公司一直试图削减开支。尽管戴尔公司的精益制造手段和接单生产(BTO)模式曾一度引领行业潮流,但随着竞争对手纷纷将制造业务外包而节省大量成本,戴尔公司如今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
戴尔代工受惠者众多
戴尔的工厂模式原本适合此前电脑市场以企业客户订购大量台式电脑为主的状况。但过去3年,个人电脑市场增长重心已转向零售店出售给消费者的笔记本电脑。在打造简约生产体系、制造便携个人电脑方面,竞争对手已经纷纷超越戴尔。戴尔去年开始追随竞争对手的做法,逐步加大与合约制造商的合作,出售工厂转为代工可能是落实这一计划的最终做法。
代工厂商是按照订单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是全球电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销售的相当大比例的著名品牌的计算机、网络和消费电子产品都由代工厂商生产。其中许多代工厂商在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
如果戴尔出售工厂的话,预计受惠的厂商不只鸿海一家,因为帮戴尔PC代工的还有华硕、微星,代工NB产品的有仁宝、广达、纬创,代工屏幕的光宝科、佳士达,代工零组件的则有新普、可成,都可望进一步吃到戴尔的委外订单大饼。
不论最后工厂卖给谁,以戴尔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制造商的实力,未来释出的订单,对台湾电子代工厂都将会是个利多的好消息。
但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戴尔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将很难实现,实现起来也将十分困难。因为在出售工厂的同时,戴尔还将为这些厂家提供产品的购货订单。调研机构负责人Shannon Cross表示:“如果产品没有买家的话,没有投资者愿意购买工厂。”
- 吴敬琏:我们掉进了美元的陷阱 | 2008-10-08
- 中印增长模式互补可实现共赢 | 2008-10-07
- 大卫布道知识产权要懂玩法 | 2008-10-05
- AIG欲为友邦引入战略投资者 | 2008-10-04
- 朝鲜计划一周内重启宁边核反应堆 | 2008-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