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麦道夫的骗局
八十八年前,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做查尔斯-庞兹。八十八年后,新的男主角叫做伯纳德-麦道夫。这一次的主角很清楚自己扮演了什么, “基本上,这是个大骗局,一个巨大‘庞氏骗局’,使投资者损失大约500亿美元”。麦道夫说。 [全文] |
|
|
|
|
华尔街的又一次风暴 |
|
 |
|
自从9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目睹一个个金融巨头倒下,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照说是经历了足够的锻炼。但是,当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11日被戴上手铐带走,并由此引出一个可能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之后,华尔街还是被震动了。 [全文] | |
麦道夫欺诈案拖累美股走低 纽约三股指全下挫
随着汇丰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巴黎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大型知名国际金融机构承认在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500亿美元欺诈案中蒙受损失,投资者信心再一次遭到沉重打击。15日,金融板块整体下挫。 [全文] |
麦道夫被捕震惊美国上流投资者
新泽西州的罗斯(Ira Roth)就陷入了恐慌。他表示,自己家庭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了大约100万美元,86岁高龄的岳母是靠投资回报生活的,自己也一直靠基金来支付大学学费。 [全文] |
|
|
|
|
它山之石 |
|
 |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次贷危机已经给中国的投资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从本次华尔街的惊天骗局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 |
对中国影响:目前还不能评估
专家们表示,在具体的涉及名单没有拿到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不能评估。” [全文] |
启示:监管层的相互制约应该加强
他的诈骗案,从性质上类似警察犯法。因此麦道夫一案反映出证券投资行业监管不力的问题。 [全文] 应明确规定“能做什么” 美国采取的监管方式常常是“告诉你不能做什么”,对于“能做什么”不进行相应的监管,出问题的风险性是存在的。 [全文] 功能监管和过程监管双管齐下 这一事件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来说,主要启示在于监管方面应当双管齐下,加强功能监管和过程监管。 [全文] |
| |
|
东窗事发 |
纳斯达克前主席被捕 惊天骗局浮出水面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控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通过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进行一项规模高达500亿美元的金融诈骗活动。 [全文] |
|
骗术揭秘——庞氏骗局 |
麦氏欺诈手法并不新鲜——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但是金融危机爆发,打破了这一切。麦道夫再也无法撑下去,于12月10日向儿子坦白称,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全文] 什么是庞氏骗局? 这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人“发明”的。 [全文] |
|
谁上了当? |
投资者们将麦道夫视为传奇,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水。不幸的是,这一玩笑竟然成真。 在这场损失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骗局中,受害者不仅有跨国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还有不少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其中不乏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国际知名人士。受害者所在的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可谓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国际大案。 知名大公司“阴沟翻船”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麦道夫欺诈案受害者包括美国多家公司和欧洲、日本众多投资者,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大人物和大公司。 [全文] 多国金融投资机构遭殃 除美国本土,欺诈案还波及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的金融、投资机构。 [全文] 日韩金融巨头雪上加霜 日本最大证券公司野村控股公司15日声明,麦道夫欺诈案可能使公司面临总额275亿日元(约合3.06亿美元)资金损失。 [全文] 多家慈善机构资金蒸发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罗伯特·拉平慈善基金会主要为犹太年轻人前往以色列提供资助。这家机构14日在网站上写道,它的资金投资于麦道夫旗下的基金。 [全文] 汇丰成为麦道夫涉嫌诈骗案最大受害者之一 英国汇丰银行潜在的风险敞口约为15亿美元。由于马多夫涉骗金额达500亿美元的“金字塔骗局”,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银行可能蒙受上述潜在损失。 [全文] 富通子公司或损10亿欧元 平安风险再现 截至11月28日,平安对富通的累计亏损为231.06亿元。三季度平安计提157.25亿元投资减值准备,也就是说还有73.81亿元亏损没有进行计提。 [全文] 更多受害者浮出水面 最新披露的受害者中,又添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法国巴黎银行等金融巨头的身影。15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声明称,承认因麦道夫欺诈案而面临4亿英镑的潜在损失。该行表示,主要通过交易和抵押贷款的形式投资麦道夫证券管理的对冲基金。 [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