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避免让世园会成为“一次性”活动
王军 西安市市委常委 2011西安世园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
2010-12-24 15:49
订阅

亲爱的读者:

几天前,我参加西安灞河河畔的野生天鹅放飞活动,它们和后代未来将在浐灞“生于斯、长于斯”,生态环境已经足以“养活”这些大型鸟类,这很让人自豪。现在浐灞生态区的绿地已经有30多种野生鸟类,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们的生态事业越来越有意思了——水治理好,有了鱼才成为活水;治理好森林,也要有野兔、小鹿等生灵,才有气象。

西安世园会期间,我们还会把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动物,都请到园子里——世界园艺博览会如果没有动物就太遗憾了。

坦率地说,公众对世园会的期望非常高,而作为世园会的重要操盘人之一,我现在压力很大。世园会无论是对于西安,还是对我个人来讲,都是大事。谈一点个人的期望,首要还是希望这次活动本身能够举办成功,成为一次顺利、完满的博览会。而除此之外,于我而言,也希望世园会它能够承载起更多,避免成为“一次性”的活动。

第二个期望是,世园会可以成为展示西安的城市新形象的平台——华夏故都、山水之城。过去遇到一些朋友,大家印象里的西安,首先就是壶口瀑布,泥沙俱下;然后是安塞腰鼓,在大漠中扭秧歌,尘土飞扬;再是貌似憨厚、木讷的兵马俑。作为西安的宣传部长,又是浐灞生态区的书记,怎样通过世园会把西安的形象优化,也是我一直深思的课题。

西安到底是什么?熊召政先生对我说,西安就是我们回到家乡,第一眼看到的村头的老槐树。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寄托。所以世园会的“长安塔”、吉祥物“长安花”,都蕴含着回到盛唐,人们心目中的长安的涵义。时间跨度再拉长一点,灞河过去叫做“滋水”,这条河在历史上像乳汁一样滋养中华文明,米家崖遗址就在不远处,沿河上溯5公里是仰韶遗址,再上游是蓝田人遗址,它滋养了从几十万年前到如今的中华文明。

过去曾有一个笑话:浙江、山东、陕西三省的官员闲聊,甲说,浙江某朝曾出数十位状元;乙说,山东不出状元才子,但有状元们的老师——孔圣人;最后陕西的官员说,孔圣人曾有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世园会的作用又不仅是承载这些厚重的历史符号,它还可以向外界展示一个更加绿色、更加时尚的西安。已经有很多客人来到浐灞后,对西安的印象有了颠覆性的改观,也希望会有更多人明年来到这里。

中国人一向懂得反而求诸己,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把握得机会,勇于创始。风气常始于一部分人心之所向,而潜移默化,感召到更多人。通过世园会向西安市民,甚至更大范围的公众去传播绿色生活的理念,是我的第三个期望。我们拟定了一则“绿色十条”,去指引更绿色、更环保的生活,不是口号式的做法,而是具体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希望新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绿色就是时尚,简单、俭朴的生活要优于复杂、奢侈,应该用花草树木装点生活,而非化学品、贵重金属,追求简单的,回归自然的美。

归根到底,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指标固然重要,但仍要归结到人民的生活感受。西安是一个幸福感指数很高的城市,平均收入可能不如一些大城市,但生活成本低,从性格上说西安人也容易满足。希望通过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践行,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期望都是基于世园会而言。除此之外,我对未来亦有几点忧思。

技术发展是快车道,而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是慢车道,思想认识水平发展与技术发展并未同步,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忧虑。最近一二十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拿手机举例,很多身边的朋友两三年内手机换了三四个,功能越来越多。技术的发展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技术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也未必是好事。

现在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是由于人们认识到其便利性,但其潜在的风险,并没有被广泛关注。举极端一点的例子,以现在的尖端武器发展水平,如果对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占有资源、土地为目标,可能人类早已毁灭。

第二个忧虑是关于中国的主体文化——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融入了地球村,但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文化心理、文化环境并未建立。反思这些年的思想教育,文革打破了传统文化、改革打破了左的文化,但是,主流意识形态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灌输,似乎并未收到自下而上的广泛认同应有的效果。

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发展,与基督教新教伦理作为其文化基础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上。在过去一些人鼓吹全盘西化,这种说法并未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去照搬西方的一切。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去建设中国的主体文化意义深远——要积极的去融合、吸收一切有利文化,但也要守住自己的本位。

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当然要扬弃;但比如说仁义礼智信,还有一些基本的处世之道,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这些优良传统都应该坚守和弘扬。如今,面对强势的物质文明、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还准备不足,而如何既坚守本位又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主体文化,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大家都有很高的期望,提出很多细节性的制度改革,希望推进渐进式民主。但是,这些改革都是在“选”上做文章,比如扩大候选人范围,或将直选从村一级扩大到乡镇、区县。但是我觉得,竞选,其更重要的涵义在于“竞”,没有“竞”的选举是假的,如果每个人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施政主张、意愿和计划,选民扩大到一千一万又有什么用?

“竞是争的意思……竞选的好处就是摆出许多货色(候选人)叫人民选择,可以提高人民对政治的认识及兴味,可以促起政治的改进,可以便将民主更加发扬。怎样竞法?拿什么东西来竞?不是靠枪靠势力,而是靠自己的主张……竞选的人如果失败了,那只怪你的货色不中客意。准备你的货色,下次又来吧。”这是当年著名的延安竞选文告。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去延安考察学习,却忽视了其内在精神。

就好比说,竞选是一场赛跑。关注怎样“选”就好比关注选手、裁判数量,跑道多长多宽;但实际上,如果不让选手充分竞争,赛跑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军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