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7-21
新望 孙万松 王胜光 周人杰 周宇 万庄
订阅

“2008-2009年度中国开发区投资潜力评价报告”(五)

报告五:开发区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投资环境是投资的地域化和归宿。近20 年来,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型增长带,其发展离不开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特别是开发区之间竞争态势基本形成,投资者的投资动机和投资策略日趋成熟。在要素资源全球性配置、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创造综合环境新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及项目和企业进入,保证投资者获得预期利益与安全,已成为开发区的首要任务。所以,投资环境建设与评价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5.1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种类

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当时较为有影响的有班廷、斯托伯等人。这一时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外投资中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其内容也只是投资学的一个方面。此后,最这其重要性的提高,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目前,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5.1.1因素分析方法

这是为数最多的一类方法。它通过对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划分,形成由粗到细的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然后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打分,最终得到对整个投资环境的评价结果。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方法及指标体系有:

1.层次分析法(AHP法) 这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较完整地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思路,即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一个复杂问题转换为有条理的有序层次,以一个层次递接图纸管地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至阿建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阶段)。这样复杂系统的求解就被分解为对简单的多的各子系统的求解,然后再逐级进行综合(系统综合阶段),因此AHP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系统结构的方法。层次分析方法适合于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的决策,目前使用较多。但得到的评价只是一种总体性和静态的评价,由此得出的结果只是对衡量这些开发区的一般性投资环境有意义,对于其投资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则必须使用其他方法。

2.冷热分析法 这种方法由依西.特利法克和彼得.班廷提出,将投资环境因素划分为政治稳定、市场机会、经济发展与成就、文化一体化、法规阻碍以及地理与文化差异等7个方面。把一地投资中不利的因素作为冷因素,打负分;有利于投资的因素作为热因素,打正分。冷因素与热因素分值汇总后,根据总分值的正负、高低判断投资环境的优劣。冷热分析法侧重于粗线条的概括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反映出该地投资环境的优劣,从宏观上使我们对一地投资环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但是在很多方面不够深入细致,不能完全用来解释开发区的投资环境。

3.等级尺度法 这种方法是由罗伯特.斯托伯提出,主要将投资环境的内容划分为8个因素:(1)资金抽回限制;(2)外资股权比例;(3)对外商管制和歧视程度;(4)币值稳定性;(5)政治稳定性;(6)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7)当地资本供应能力;(8)近五年通货膨胀率。然后对上述因素再划分出子因素,根据每个子因素对投资的有利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总分定为100分,分值越高投资环境越好。等级尺度法能综合反映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所需资料易于获取,便于比较、简便易行。各因素分值确定方面采取区别对待原则,但评分主观性较强,考虑因素不全,适应范围局限。

4.多因素评估法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它把投资环境分为政治、经济、财务、市场、基础设施、技术、辅助工业、法律、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竞争等11类,每类因素又分为子项,评价时按5级打分。关键因素评估法是找出影响投资动机的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对这些因素进行评分。多因素评估法和关键因素评估法不仅考虑了投资的所有因素,而且还根据投资者动机考虑了具体投资项目的关键因素;但未考虑东道国吸引外资的目的。

5.千分制评分法 印度商业部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对投资环境划分了10类因素,包括免税期、投资补助金、资本利润的汇回、工人技术培训补助金、有无标准厂房和生活基础设施、出口加工区的地理位置、劳动力情况、运输费用、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等。对这些因素按千分制打分,积分在600分以上的为好,400分以下的为较差。千分制评分法类似于等级尺度法。

6.抽样评估法 这种方法是事前选定评估项目,然后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出各个项目的调查结果。它没有确定的指标体系,但遵循的思想是因素分析。抽样评估方法简便易行,调查对象和内容可根据投资需要合理取舍,可方便得到第一手信息资料。不足之处在于主观性较强,少量样本难以反映整体情况。

7.Farmer和Richman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把投资环境划分为国内环境(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国际因素(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并引入了公司经营过程的概念,在分析过程中不但有因素分析,还有相关的数量分析。

5.1.2综合评价类方法

这类方法既考虑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又考虑了各因素对整个投资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常见的方法有综合评价法、系统计量评价法等。

1.综合评价法 这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区域投资环境按P= 计算,若数值越大,表明投资环境越好。式中,P表示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分值 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 表示第j 个指标的评分值;n表示指标个数。各指标权重按AHP法确定。综合评价法运用现代决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为评价提供了较科学的分析方法。但该方法中运用AHP确定权重和指标评分方法有主观性因素影响;评价针对性强,未来能反映区域投资环境内部差异。适合于对区域一般性总体投资环境的评价以及基于此的指标、权重灵敏性分析。

2.系统计量评价法 同样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把投资环境因素按层次分类,每一层次的指标权重和为1,下层次指标权重和等于上一层次全重。也属于综合评价类方法,权重确定主观。

5.1.3相对指标类方法

这类方法是通过制定相对指标对投资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它包括相似度法、准数分析法等。

1.相似度法 相似度法又叫参数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参数)体系法。该方法是以若干特定的相对指标作为区域投资环境质量的统一衡量标准,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待评区域投资环境对应参数指标与衡量指标的相似程度,据以评判区域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相似度法将数量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投资环境评价,并试图以尽量少的相对指标为客观尺度来进行定量评价,是投资环境评价的一种方法创新。但在技术上,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指标设置较少,过于笼统且存在结构性缺陷,未能反映投资环境的区域内部差异。适应于一国内部的区际投资环境评价与比较。

2.准数分析法 也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将投资环境进行分类,包括投资环境激励系数、城市规划完善因子、利税因子、劳动生产率因子、地区基础因子、效率因子、市场因子、管理因子等。各因子下有多个因素,对因素打分后得到因子值,再把因子值按一定公式计算出准数值。准数分析法适用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但因素打分具有主观性。

5.1.4其他方法

这类方法多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对投资环境进行研究。常见的有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国家风险评级法。

1.地理信息系统方法(GIS) 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把投资环境评价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选择指标,确定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形成对投资环境的恶分析与评价结果。日益成熟的GIS技术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多源数据的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具有巨大潜力的 有效新途径。而且,就目前来看,将GIS技术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空间应用分析建模相结合也是全面系统分析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最好途径。

2.国家风险评价法 这是一种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国家风险评级(信用评级)为各国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通常有四种具体方法:①实地考察和听取专家意见法;②调研法;③数学模型法;④市场指数法。有代表性的国家风险评固有:①《欧洲货币》杂志的国家风险评估;②国际商业公司及佛洛斯特和沙利文公司的国家风险评估③日本业绩研究所国家风险评估。国家风险评估为各国投资者和工商界人士进行投资国别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但并未考虑东道国具体的投资环境状况评价。

5.2国内对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性研究
随着开发区投资环境日益重要,国内政府机构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从国内开发区实际情况出发,在借鉴国外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1998年,我国国家高科技部对高新区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资本、建设、企业、创业中心、人才、外国企业和工业产值等8个方面27个指标构造了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由表1可以看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标准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强调经济、基本建设和企业(包括外企)的评价,而国外则偏重于政府支持、人才、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公司和园区的国际化、科研—大学—产业的相互作用。面对投资领域不断发展的新变化,此指标体系作为投资环境评价显然是不够全面、细致。参看表1。

 

张伟、顾朝林(1998)选取了代表区位、智力因素、外部环境、风险资本等几个方面的指标,依次为接近机场、接近高速公路、工作与生活环境、接近市场、大学研究机构的支持、风险资本、园区区位、城市规模8个评价指标,把各省区的科技综合实力作为开发区的外部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评价方法采取因子分析法,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89~1994年(历年)进行发展现状与增长评价,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30个省、市、区科技发展综合实力和52个高新区发展条件进行了评价。但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例如,政府管理和服务、法制因素以及配套服务因素等没有纳入体系,另外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参看表2

 

零点调查和前进策略研究专家使用由二大类十四个分项指标的三十三个初级指标构成的“零点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来评价北京、天津、上海浦东、广州黄埔、深圳、大连、武汉、成都、重庆、苏州昆山十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仅使用其简称)的投资环境,评价数据来自对上述10个开发区529位区内投资者的抽样调查。评价指标包括了硬件环境方面的能源、交通、通讯、消费者与用户市场、采购、物业、市政等7个方面与软环境方面的政策管理、安全感、金融、文化娱乐、人力资源、商品供应、信息供应等7个方面。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分析,得出开发区的评价结果。参见表3。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的王绍飞教授(1999)分析了全国121个经济开发区的状况,2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开发区地总体状况和发展规划,把涉及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进行总结归纳。然后遵循指标体系要依据因素分析结果和指标体系结构要能反映所分析因素地相互关系的原则,建立了我国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他将评价指标分为5个一级指标(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指标、外部条件指标、内部环境指标、发育状况指标、投资效果指标),22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中46个为定量指标,可归入“硬环境”因素,25个为定性指标,可归入“软环境”因素。其所涉及的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参看表4):

 

表5-4 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俞勇军,陆玉麟(2004)综合考虑投资硬环境各类因素,概括出包含6个直属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指数、经营成本指数、人力资源供给指数、社会及环境指数、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另外还考虑投资的软环境各类因素,综合处包含4个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包含政治环境指数、市场环境指数、法制环境指数、政府管理和服务指数等。虽然如此,但是没有将软环境各类因素纳入量化评价指标,仅就硬环境部分的指标作为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评价依据,显然是不全面的。参看表5,表6。

 

 

 

 

5.3国内研究成果评价

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从不同的方法角度,侧重点及考察的因素来研究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取得了骄人进展。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提高我国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指导和意见。但是,由于起步晚和其他现实条件的约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评价结果的针对性较差。投资环境评价的最终决定者是投资者,但以往的评价体系在归纳、划分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时,未充分考虑各类投资者具体投资动机的差异及上述差异所引起的对投资环境的不同期望和要求,造成评价结果的针对性较差,进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如:零点公司在对全国10大开发区的调查排序中,综合排序与硬软环境评价实行的是分别报告法,其中大连开发区硬、软环境分别排第一,而综合排序却排第六,这正是说明了投资者重视的某些因素没有列入指标体系中。

(2)各地在吸引外资的手段上,偏重于优惠政策方面的非公平竞争,而相对忽视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运用最多的手段是优惠政策。各种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不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层层变异而被滥用,使各地的招商竞争沦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两败俱伤,而且多如牛毛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样令外商一头雾水,缺少政策稳定感和对当地政府的诚信度的信心,同时,不少内资企业为了享受优惠而争相“假合资”。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该城市的行政当局制订出超越国家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外的优惠政策,而在于简化行政管理程序,促进法律、法规清晰化和执法透明化;在于健全必要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在于消除在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所存在的行政障碍;在于保障投资者有利可图。因为,一方面,优惠政策存在效益递减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入世后,专对外商的“特殊优惠”与WTO的“普惠精神”明显相悖,取消特殊,统一待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己势所必然。

(3)偏重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因素的比较,而相对忽视人力和技术资源及社会资本等重要因素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基本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将下降,而高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将上升。过去某一种物质上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能源和水供应)常常就足以吸引外国投资,而现在则要求有高度发展的人力和技术基础。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等是决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将呈上升趋势,传统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有可能逐步丧失。此外,辅助性配套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往往是投资环境评价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现有的产品网络和相关的服务业网络也是外国投资者颇感兴趣的因素。

(4)局限于单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静态评价,而较少关注城市投资环境的动态变化,较少关注本地城市与周边城市甚至更遥远城市之间的动态联系和竞争。或侧重单项软硬环境设施或条件的改善,而相对忽视投资环境整体功能的协同提升。

(5)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偏重于一般经济因子,而相对忽视非经济因子;或偏重于外资企业或产业布局的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而相对忽视外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适意性需求方面的考虑。绝大部分指标依赖于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如人均GDP、路网密度、供电供水能力、工业用水价格等等。尽管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间接反映投资环境状况,但未能直接将投资者利益与投资环境的优劣有效挂钩,不利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有效改善。如城市景观、社会治安、污染状况、居住条件、文化娱乐设施等等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祛码。

(6)不同区域层次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应当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投资环境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或大的区域的投资环境,中观层面主要指城市的投资环境,微观层面则主要指企业或特定产业的投资环境。在对不同区域层次或不同目标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时,其影响因子或参评因子及其权重也会因层次和目标不同而发生变化。

5.4构建新的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5.4.1投资与开发区投资环境新动向

第一,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四大新特点。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幅超过30 % ,远远高于全球经济总量和世界贸易的增长水平,2000 年跨国投资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2708亿美元。二是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国际资本流动加速。2000年跨国并购数量也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1438亿美元,占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超过90%。三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发生急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现代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资本流向的热点。四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域结构失衡加剧,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减少了十几个百分点。

第二,加入WTO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在华实施提供了可能,三大投资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投资力度强化,新一轮投资热正在形成。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500亿美元,达到527.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二是投资地域集中化,东部地区仍然是重点。截止到2001年,外资的85.96%分布在东部地区,8.78 %分布在中部地区,5.26 %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跨国公司投资又向长江三角洲集中,2002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454. 6 亿美元,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达175. 4亿美元,将近占40 %。三是投资方式多样化,跨国并购、独资经营和产业链投资三大动向日趋明显。特别是产业链投资表明跨国公司在华不再单打独斗,而以完整的生产配套获取竞争主动权。

第三,内外动力有利于我国吸引投资,但投资环境竞争力迫切需要提升。从外动力看,受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贸易滑坡的影响,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优势、生产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的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自身看,我国经济开始步入快速上升通道,2001年增长7% ,2002年增长8% ,经济总量跃上10万亿元新台阶,加上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等因素,我国对外引资吸引力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使各地相继加大投资力度,新一轮投资热潮已掀起。相比之下,我国投资环境竞争力却偏弱,2001年技术成就指数为0. 299 ,低于72个参评国家(地区) 平均值0.374,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在发展中大国里优于印度但低于巴西。这种状况与加大投资要求明显不相符,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投资环境。

第四,投资环境竞争已成开发区间竞争的关键,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从硬环境到软环境进而提升到企业生态环境。关键在增强配套能力,要求开发区及其依托城市拥有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产业链、企业群。这样,投资企业突破其所在地限制,在要素供给上需要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底蕴提供丰裕的人才;在空间拓展上则需要合作竞争机制健全的城市群支撑。以企为本,天津泰达已率先起步,提出变过去打造硬环境的“五通一平”为创造综合环境的新“九通一平”,其中,“新九通”包括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而“一平”则是建立21 世纪中国的新经济平台。

基于上述新动向、新趋势,开发区投资环境正从单纯的税收优惠、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吸引力的开放“怪圈”中走出,转而注重以改善环境、完善体制、发展产业等创新为吸引力的开放,并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特色来进行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税收、土地、基础设施等传统因素对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作用减弱,配套能力的影响则逐步增强,并在纵向上要求开发区形成企业群,横向上拓展到所在城市或地区具备研发、生产、营运等一体化的综合配套能力。

5.4.2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编制原则
1.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突出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区域;能够反映出开发区今后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使指标的评价对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2.指标设置力求简单、适用、易操作;与国家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衔接,以符合指标的标准化原则。

3.体现统计分析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评价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从而使评价公平、公正。

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能够定量的尽量采用定量指标,无法定量又较为重要的指标,则采用定性指标。

4.评价要体现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既要计算综合指数又要计算分类指数;对开发区的评价既评价发展现状,又要逐步增加发展速度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指标体系。

5.4.3构建新的指标体系

科学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继续发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创新体制、培养人才、完善服务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功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五个转变”,提高发展水平。在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指标编制原则,结合温总理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对国家高新区作了“四位一体”的定位,即“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本文重新完善了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见表7。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视频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