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化了的苏州山塘街
苏洪宇
2007-02-14 09:22
订阅

三年前,因苏州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老苏就来过一次山塘街。 

当时的山塘街,是一条残败的年久失修的老街。是苏州草根阶层的真正原生态文化场景。老苏可以看到街边摆放的马桶,脏兮兮的烧火小铁炉,正在手工打造藤床的木工,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纵横交错的电线布满了整个老街。 

有一件事,老苏终身难忘。 

那日,老苏带着一帮人正在山塘街上考察。突然,有人从我后面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一惊,回头看,是一个素不相识的白发老人。 

“小伙子,这条街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华第一街啊!”老人激动地对着我说。 

可能老人觉得我们既不像苏州本地人,又不像四处闲逛的旅游者,可能是帮政府做什么事的。他觉得作为山塘人,他有责任为我们介绍些什么。 

我一边笑着疯狂点头,一边已经被苏州人的文化自豪感折服了。 

苏州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阳光灿烂,快到时,经过了新建的阊门,心里顿了一下。四点半到了石路。 

一看,一些明显很新的仿古建筑已经拔地而起。 

一个簇新的仿古牌坊横在路口,上书“山塘胜迹”。应该是这儿了。 

入口右边全是新的,左边还有一些老街区没动,新旧结合。 

走了一段,看到一个“七里山塘”的牌子,走进一看,是个茶馆。 

沿着这条小路,走入了翻新的七里山塘。 

一路过去,有咖啡馆,有雕刻工坊,有琉璃工坊,有特色酒楼,小商店,巴西烤肉,越南湄公河餐厅,小书店,中华老字号某某等,完全旅游化了。 

我想看的原汁原味的老苏州生活场景,已经永远随风而去了。 

一路上,碰到了几个韩国团。 

在玉涵堂附近,有一个叫做“蔷薇之家”的小书店,很小,但书蛮有品味。由于天色渐暗,又怕拎着一堆书不方便拍照,就问老板几点关门。老板说六点左右。我一看表,才五点,还有时间,就说一会儿过来,让他等着我。 

天完全黑了,我也饿了。正好经过一家中华老字号,叫做“黄天源糕团大王”。我要了一份泡泡小馄饨,半份生煎包子。小馄饨第一口下去,味道真鲜! 

生煎包子来了,老苏迫不及待地一口下去,一股热汤飞到2米开外! 

老苏呆了,周围的几个本地人窃窃笑了。 

一位中年女服务员一边笑着对我说:“不会吃要罚款啊!”一边拿了几张纸巾过来。 

“不对,不对。不会吃要奖励。”我狡辩道。 “不会吃的,肯定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这些都是你们的上帝啊!” 

“现在来这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吃的,如果不会吃的都罚款,我们罚款就可以赚好多了。” 

原来山塘人是这么想问题的。真有文化。 

愉快地吃完苏州山塘街特色的晚餐,总共花了4.5元。真实惠! 

老苏看到橱窗里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糕点,既然是糕团大王,最有特色的应该是糕团呀!老苏让服务员拿了一份最有代表性的红色糕团,1.5元,用胶袋一装,直奔书店去了。 

遗憾地是,书店开着灯,门却锁了。 

问了附近几家店铺,都说不认识他们,我只能带着遗憾在夜色中走了。 

边走边嚼了一口那个红色的糕团,天哪,简直如同嚼蜡。 

不知是没逛成心仪的书店情绪不好呢,还是那糕团确实不咋地。总之,老苏是在郁闷中消失在华灯初上的山塘老街里了。 

山塘街还在,只不过已经旅游化了。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