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导语:两会召开,高考又成为会内会外的焦点话题。中国教育这个计划经济最顽固的垄断堡垒,是到了非彻底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两会召开,高考又成为会内会外的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关于废除高考的一番建言,因其“惊世骇俗”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他说,“上大学的机会和公平性问题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的问题。”

的确如此。现行高考乃至整个教育的巨大矛盾,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尖锐矛盾,是高校扩招和学生素质得不到社会承认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不可调和,导致一半以上的青少年成为高考的陪葬和牺牲品;而即使有幸上了大学的人,也在耗费大量的国力民财的同时,却有越来越高比例的人群成为失业者,也就是说,大学存在着“短缺中的过剩”。与此同时,大量企业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它说明高考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选拔人,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早已是个无法实现的神话,甚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谎言!因为一方面人的个体有差异,不能用全国(全省)的统一标准来决定优劣;另一方面,每年的高考分配指标远非按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分配,而是根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高校所在地优先原则来分配。高考录取的前提就不公正,谈什么“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今天高校缺乏自由竞争、逐利化倾向明显的条件下,谈废除高考、由高校自由选拔一类的理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奢望。它将直接导致这样一种更为恶劣的结果:大学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城市、向富人和权贵倾斜,农村孩子的大学梦将会越来越遥远,而根本上的大学招生制度、培养制度、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却无从谈起,中小学素质教育自然也同样无从谈起。全面开放大学自主招生,在缺乏自由竞争、外部成本无法内部化的当下,将会酿成高校新一轮“史无前例”的大腐败。

惟有从根本上改革大学乃至整个教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实现大学面对不同人才、面对社会需求时的“量体裁衣”。关键是要自由竞争,全面废除教育垄断和考试垄断。

废除教育垄断,包括中小学教育垄断,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可以自由办学自由发文凭授予学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国家给予减免税待遇;以赢利为目的的,按企业对待。从今以后,所有大学不得冠以“中国”、“中华”等全国性字样,严厉禁止公办大学通过挂靠等形式办分校混淆视听。这样,文凭值钱不值钱,由市场定,而不是由官定。官定是缺乏效率的。放开文凭发放,天塌不下来。不信,我办一所大学,发放博士文凭,一开始有多少人认可?美国大学质量那么高,教育那么发达,就是因为有很多“野鸡大学”在后面猛跑,使得名牌大学丝毫不敢放松。而今日的国家乃至世界名牌大学,绝大多数也是从当年的野鸡大学发展来的!哪里像我们这里,名牌大学在国家重点支持和垄断保护下,可以轻松地坐在那儿卖文凭。

教育垄断废除后,考试垄断的废除自然顺理成章。将来的高考肯定也会存在,但那不是教育部门垄断的全国(全省)统一高考,而是由高校联合组织或者由民间专业考试机构组织的各种考试,大学在录取时做参考。每个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不一样,考试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样,中华民族必能“因材施教”、“英才辈出”,否则,都是一个模子里中规中矩的标准件,谈什么创新与创造?

政府不能再搞劳民伤财的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政策,没有好的体制,钱砸不出世界一流大学,只会砸出腐败和低效。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教育机构,包括赢利性教育机构。

国家实行教育券制度。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教育券的发放和兑现跟着学生走。不论民营私营,如果学校收费4000元,而教育券只有2500元,那么剩下的1500元就该由学生自己掏腰包。你这个学校想收8000元也好,但要社会认可你的文凭,学生才愿意来。

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教育经费也得到保障,国家直接投资到学生个人身上,省去很多公立大学大兴土木的腐败浪费;学校要想真正赚到钱,要想真正立自己的金字招牌,必须在教育质量和如何吸引、甄别人才上下功夫(包括资助优秀的穷学生)。社会评价体系则会每年向全社会发布各高校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和工资水平,供后来的学生在报考时参考。

中国教育这个计划经济最顽固的垄断堡垒,是到了非彻底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来源:中国保险报 童大焕)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