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岳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新媒体有非常大的空间,也有了很实际的进展,未来的世界是属于这些基于互联的创新的互动媒体的,还是属于在内容上极为强势且有意愿借助于互联网而使自己新媒体化的机构的?新一期的头脑风暴在触及这个话题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说是话不投机。
我个人是倾向于支持新媒体是重新打造出来的:其一新媒体没有包袱,完全按照理想的商务模式架构运行规则,而老媒体的新化要面对历史包袱,兼顾原有运作模式,所以必然会在经营管理上多少打下折扣;其二新媒体是根据运行的需要去整合内容,在有多元内容供应者的情形下可以优化选择所需内容,而老媒体虽据有原有内容优势,但也往往被历史锁定在原有的内容特色之上,为此内容而改造新媒体,往往只落得把新媒体作为其原有内容的分布渠道之一来使用;其三新媒体由新人打造,新人新思路新资本使得新媒体的创意水平在新高度上,而相反老媒体的老人老习惯即使嫁接上新模式新资本,其创新成效不如全新人才与全新模式的新媒体。
附表:全国居民网络新媒体接触使用率(%)
新媒体类型 |
使用率% |
网络游戏 |
12.3 |
门户搜索引擎(Google, Baidu等) |
5.4 |
网络音频视频在线播放 |
5.4 |
电驴/ BT下载 |
4.4 |
网络论坛(BBS) |
4.3 |
博客(Blog) |
3.6 |
多媒体手机 |
2.8 |
Flash动画 |
2.3 |
数字电视 |
2.2 |
电子杂志 |
1.4 |
网络电台 |
1.3 |
SNS(社会网络社区) |
0.8 |
网络交互电视(IPTV) |
0.7 |
播客 |
0.5 |
RSS |
0.4 |
维客wiki |
0.2 |
资料来源:数据出字最新发布的《零点指标2007中印沟通指数报告》。
另,此题为多选题,应答比率之和大于百分之百。
因此之故,如果我用5年来预期,新老媒体均会有发展,但在全新媒体与新化的老媒体之间,整个新媒体的影响与超越性将引导整个互联网媒体的路向,老媒体将只能是一个新媒体市场的跟随者。但在体制保护及资本支持的双重条件下,某些传统媒体集团仍可能以资本并购新媒体的方式来变造自己的模式,如今天的新闻集团所打造的那样,但有多少的本土传统媒体有这样的变造之功,我真的并不乐观。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