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苏琦 据媒体报道称,针对日前航空公司机师的大闹天空,民航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航空公司派出专人做好飞行员的思想工作,而对此次东航事件的带头人,总局将给予严厉处罚,最高可至终身停飞。
事情发展到罢飞的地步,显非一日之寒,不管具体原因为何,彼此利益冲突之剧烈,抵触情绪之深,都不难想见。在此情势之下,思想工作加严惩的成效如何,令人难有把握。因为,对于化解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矛盾冲突,这些办法并未触及根源。
如果说,像东航机师这种高级蓝领在进行利益表达时,尚需诉诸如此激烈和极端的方式,那么那些身无长技的底层农民工们在认定自己的利益遭到践踏后,采取诸如威胁跳楼自杀这样惨烈的方式来维权,也就不难理解了。其背后的共同肇因就是集体表达和谈判机制的付之阙如。
如何通过常态性的管道,在矛盾蓄积期将其有效疏导和化解,在矛盾凸现时通过谈判求得妥协达成双赢,已成为利益日益多元化年代协调劳资关系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国有民营无不如此。而这个集体表达和谈判机制的常态性管道,无疑以工会为最佳。将劳方的诉求进行组织化表达,代表劳方协调与资方的利益冲突,本来就是组织工会的目的所在,也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责任和义务。
当下,工会已经不能再满足于当年一元经济时代业余文娱活动组织者和劳保用品发放者的角色了,其在劳资关系中的缺位,将直接导致双方冲突的失序,进而损害公众利益,东航罢飞事件即是明证。
略翻世界工会史,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会命运的兴衰起落与其产业的聚散流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其工会运动蓬勃兴起发展壮大的年代,正是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产业工人高度聚集的时期。当此时也,劳工福利匮乏,劳资双方矛盾丛生,动辄干戈相向,正是有组织工会运动的兴起,将工人的抗争行动导入建设性的轨道。诚如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言,拜工会所赐,美国才没有陷入第二次内战。
二战后,随着工人阶层内部白领化趋势的出现和专业人士的日益增多,加之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劳资矛盾日趋缓和,但工会组织依然保持较大的影响力。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不能机械类比,但足资借鉴。作为新的世界工厂,当下中国正逢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急剧转型期,各种利益的碰撞冲突在所难免,如何让工会这个现有体制框架内的组织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发挥建设性缓冲器的作用,是摆在各利益相关方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段时期以来,在协调劳资关系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冲到第一线。或效率为先,利益向资方输送;或和谐为大,天平向劳方倾斜。然而,总不免左支右绌,劳资两怨。设想,如果政府能够相对地超脱出来,而做实、做强工会组织,赋予其更大的运作空间,由其出面依据法律与行规,把劳资双方的直接冲突化解为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博弈妥协,如此则自然事半而功倍。
此外,由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同步性,导致产业工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与其让基于宗族、血缘和地域关系的“亚社会组织”把持农民工群体,不如让现有工会在此群体中发挥更大的组织和代言功能,从而将其利益诉求纳入建制性框架。这就要求工会具有真实而广泛的代表性,真正为参会者所信赖。
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比如,不久前河北省总工会决定,在全省小型工会、中型企业的二级单位工会、大型企业的二三级单位工会中,试行通过会员直接民主选举工会主席和副主席。长此以往,推而广之,一个植根于现有体制框架,而又更具代表性和主动性的工会体系的生成是可以预期的。果如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更为平稳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