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奥运
导语:

2000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决定告别在香港投资银行的工作,给自己放一个彻底的假期:前往澳洲。因为2000年刚好是奥运会在悉尼举行,我决心充分地享受一次奥运会。这也算是对我未来人生的一次重大投资。

我是在奥运开幕之前的一个多月到了悉尼,住在北悉尼的Chatswood社区,开始了我澳洲“土人”的闲散生活。从繁华忙乱的香港,来到颇具田园风光的澳洲,我开始享受另外一种慢节奏的生活。除了生活节奏的快慢区别之外,澳洲人和香港人最大的不同还在于生活的哲学和态度上。

香港人形容生活喜欢用“捱或拼搏”;而澳洲人则喜欢用“享受(enjoy)”。就拿体育活动来说,香港人把体育活动首先作为减轻压力的一种手段,其次是一种社交的活动。 澳洲人则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他们要求的是“好玩(fun)”。澳洲人对体育的爱好是发自内心的喜好。

悉尼平时很少堵车,但每到周末,通往悉尼周边几个主要海滩的路都会出现拥堵。海滩上更充满了晒日光浴、冲浪、游泳和打沙滩排球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知道户外体育活动是澳洲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澳洲,参加体育运动是融入当地生活的最佳方式。到悉尼不久,我就加入了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开始每周3次的业余体育生活,和每个月1~2次的小型比赛。

那几年在澳洲的生活感受是,生活可以很简单;奥运也可以很简单。

没想到,8年之后,我又在北京见证了另外一个奥运会。两个奥运会的体验完全不同,8年前我像是一个旁观者;8年后我更像是一个参与者。在北京随着奥运的临近,首先是各种奥运资讯的冲击。从每天的电视节目、报纸书刊、网络,到大街小巷,乃至住宅小区的标语无不充满了奥运的信息。

特别有意思的是,除了体育,北京奥运被赋予了许多联想和意义。奥运经济本应是经济学者的一个小众话题,但却成了街头巷议的大众话题。奥运与股市在一年前就成为热门的话题,奥运板块也成了投资者追捧的“概念”。即使人们在劝阻一些类似于插队吐痰的行为时,也会用这样的语言:哎……哎……都奥运了……文明点好吗?

特别是这几年,为举行奥运,北京的场馆、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的变化,只能用“震撼”来形容。随着奥运日期的临近,全国各地举行的各种大型的奥运活动,如奥运火炬接力,奥运歌舞晚会等,参加人数之众,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都将创下奥运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

在8年的时间里,我在两个不同的城市,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奥运会”。奥运,既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international)活动;又是一个高度地域化的(localization)的活动。在不同的国度和城市,奥运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2008北京奥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渗透也许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这种影响也许要过十几二十年后,我们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评估。

但不管怎样,当下享受奥运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享受体育的快乐,享受体育的激情,享受体育的梦想,享受健康的生活,或许这才是奥运的本质。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