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打开一扇开眼看世界的窗户
导语:手捧最新一期的经济观察报时,我在想究竟这份报纸给我带来过什么,答案其实有很多。我找到了热爱的专业,学会了理性地思考,做出富有建设性的尝试等。

读者:刘聪

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为自己打开一扇开眼看世界的窗户

李敖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批评当下许多的中国大学生在做“自了汉”,意指有些大学生坚守自己的小小闺房,足不出户,而不去开眼看世界。不能否认,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确有“自了汉”的市场。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大多忙于低头找一份工作、奔一个前程,偶尔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过是满腔牢骚外加几分无奈,似乎忘记了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同国家的未来走向、社会的大势所趋保持步调的一致,才能取得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无论经济好坏、时局安危,而经济观察报就是我的一扇开眼看世界的窗户。

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接受的也是正宗的应试教育,课本以外的世界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是应当高高挂起的。带着太多的懵懂,我走进了大学,开始多彩的大学生活。我是幸运的,读的是一所知名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我又是不幸的,在对专业方向毫无了解、人生规划尚未出炉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了跟风。我想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幸运背后的不幸实在太多。

起初我认为需要时间来磨合这种不安,因为我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于是大学的头两年里,我把精力集中在了专业学习上。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我是优秀的,拿过很多的奖学金,专业的课外实践方面也很丰富。可是我发觉自己对专业的抵触随着了解的深入而与日俱增。我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当我发现一门对于原则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在实践上却常常背道而驰以至这些做法成为惯例和常态,甚至很多从事实务工作的老师也在课堂上宣扬这一理念时,我以为任何对于这种价值观上根本冲突的调和都是徒劳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两年里我几乎没有涉猎过本专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再加上大学以前所受教育所在环境的局限,我的知识面变得十分有限。我知道这一切必须改变,但是却又不知从何开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何况他还是一个内涵并不丰富的学生。

所幸我还有改变生活的愿望,除旧布新的勇气,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经济观察报。鲜活的经济数据,起伏的行业动态,变幻的市场风云以及深刻的政策解析一下子就俘虏了我,我开始迷恋上这份以理性和建设性著称的报纸。曾经毫无生机的生活,忽然打开了一扇窗户,我贪婪地观望窗外的姹紫嫣红,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而我也正一步步走出“自了汉”的狭隘。

我没有学过经济学,常常对着报纸上专业的经济、金融术语困惑得一塌糊涂,大多专业一点的文章读上几遍也不过了解个大概。这种痛苦就好像一见钟情地喜欢上一位女生,追求了一段时间却连人家的姓名、联系方式、性格爱好全然不知般的沮丧。不过结果当然是好奇战胜了沮丧,我开始频繁去图书馆借阅经济类的教材书籍。先是把它们当字典使,遇到不懂的概念便来查个究竟,概念弄懂了接着又去看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再到后来就上瘾了,干脆整本整本地看书,囫囵吞枣也罢,粗枝大叶也罢,反正自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之后,确实有了收获。最直接的惊喜就是经济观察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我可以很顺畅地阅读,而且每当同学间有关于社会经济热点的讨论时,我也会借用经济观察报上的经济数据和专家的理性解读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起初拿来主义的挪用到如今自己也会对于报纸上一些文章的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批判,两年不到的时间,我从一个只会在一亩三分地耕作的“自了汉”一步步走出狭隘,去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随之而来的自信也同时坚定了自己跨专业考研的决心。可是想要报考经济类专业的我本科阶段根本没学过数学和经济专业课程,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自学来完成跨学校跨专业考研的任务显然太过沉重。同学们劝我慎重,研究生学长们也认为希望不大,但是这一切没有让我改变最初的想法。

2008年3月17日经济观察报公司版新时代领袖访谈栏中,复星的郭广昌说过作为一个企业家“保持平和而上进的心态是最难的”。我把这理解成为一个人在选择正确的目标之后,面对压力、困难甚至是诱惑时,仍能积极、上进、持久地为之奋斗而不轻易掉头、轻言放弃,才能成为最终的成功者。正是这样的成功者访谈文章里传达的积极上进、锐意进取的精神,一直伴随我度过了紧张、刺激的考研学习生活,今年3月份,我也如愿以高分通过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初试。

手捧最新一期的经济观察报时,我在想究竟这份报纸给我带来过什么,答案其实有很多。比如,我找到了热爱的专业,学会了理性地思考,做出富有建设性的尝试等。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我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而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