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一部现当代金融史
导语:翻翻中国银行的历史,你会发现从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成立,到现在已经是将近百年。

2009年6月3日,中国银行与商务部联合下发了 《为重点进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的通知》,力图通过加强双方间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进一步帮助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损的中国进出口企业重获生机。

与会的众多中行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在忙碌着接管中国银行的工作。

两天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行长的曾山公开宣布,中国银行董事会的职权已由华东军区指定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代理行使。

“今天是中国银行新生的一天,从今天起它已属于人民。”曾山说。

翻翻中国银行的历史,你会发现从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成立,到现在已经是将近百年。

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杨惠求老人告诉记者,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之后,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在获得孙中山的同意后,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庆祝成立并开始营业。

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随后,天津、汉口、济南、杭州、广州、南昌等地的大清银行也都在清理后,相继改为各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

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银行历经了从中央银行到国际汇兑银行的改组。中行开始以经营外汇业务作为发展方向,力争在国外多设机构,并与多家国外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业务方针以服务公众、改进国民生活为核心,将业务由面向政府机关转向工商业。


“但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银行获得新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杨惠求老人说。改组后的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中的外汇业务的工作部门,是在人民银行领导下的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历任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行海外分行管理部总经理、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的黄涤岩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中国银行作为一个外汇专业银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对外经济贸易任务。国内行、海外行把这个作为中心的任务。”

以进口为例,当时大量的西药,特别是抗美援朝,军用物资,民用物资,大量进口,我们钱出去了,能不能保证货物如期的运到我们港口。这个就是我们中国银行要配合海外银行一起来保证完成任务。除此以外,还要保证国内出口物资的安全。

正常的时候,对外贸易都是要通过银行之间开信用证来完成的。国内的货物要运出去,凭的是外国银行开的信用证,但是在当时情况下,信用证保证不了货物的安全,所以中国银行当时研究出一种“出口保证书”,一定要保证所有的出口物资都能够收到外汇。

“那几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我们进来的钱是中国银行付的,付了以后要保证物资能够按时运回来。那个时候我们怎么保证资金的安全?货物收不到我的钱我要退回来,新加坡中国银行作为法人,在新加坡,通过法律的途径,最后把这个资金安全收回来。这种事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很多的。”黄涤岩说。

杨惠求是1965年和三位同乡一起从湖南人行调到中国银行的。

他回忆,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家开始恢复经济,有了发展的需要。中国银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入外资支持国内生产。

1963年,国务院决定用中国银行的外汇贷款购买远洋运输船舶,1964年到1965年的买船贷款,两次共计2560万美元,属于试行性质。1973年,再次从中国银行贷款3亿美元,购买外轮225万吨。

自1972年到1976年,中国银行为远洋运输船队建设共提供外汇贷款8.8亿美元。

实际上,早在70年代,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总经理乔培新是国内引进利用外资第一个倡导者。

黄涤岩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特别是香港,我们有13家银行,吸收了大量的存款,当然有一部分在当地放款,但放款并不多,剩余资金下放。国内当时因为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没有考虑说怎么利用外资。我记得有一次乔培新行长回来跟我们讲,他找到当时外贸部部长,动员他,说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外汇存款,可以用这个钱引进我们需要的物资,引进机器设备来国内生产,然后我们再用生产出来的东西出口。当时部长说用你们银行的钱我还是要还的,我还不了怎么办?不如用我自己出口物资换回来的钱,外汇,才是我敢用的钱。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乔培新行长当时看到青岛崂山矿泉水质量非常好,比法国的矿泉水还好。但是瓶子不行,瓶盖没有多久一开一块锈,不能用了。在中央开会,乔行长拿了个矿泉水瓶盖子出来,说:我们就缺这个东西,拿一点点外汇去进口这样一台设备,我们有多少矿泉水可以出口,可以换回来多少是外汇。”

1973年到1974年间,陈云副总理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对外贸问题进行专门研究。1973年6月7日,陈云副总理在听取银行工作汇报时,向银行提出了十个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问题,要求在一个星期到十天内完成。陈云布置给银行的十个调研专题,涉及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金融、货币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中国银行的研究处承担相关调研任务。

大约在中国银行研究部接受陈云副总理的调研课题的十年后,时任中国银行研究所所长的吴念鲁先生接受了另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引进外资,论证让中国银行总行搬往上海。

当时的设想是在北京、上海和香港都设立总部。出于多种考虑,最终中国银行总行没有离开北京,而交通银行的总部则设到了上海。

实际上,自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银行经历了体制改革已经逐步变身为企业。它的大背景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中国银行体制改革方案。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银行的基本任务确定为: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做好各项外汇工作,组织和积累更多的外汇资金,在管好用好外汇资金上下功夫,真正发挥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促进、调节和监督作用,为加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1979年起,中国银行实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核算。经营业务所需资金由中国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各地中国银行外贸信贷资金由中国银行总行核定拨给。

黄涤岩指出,1981年、1982年,中行就率先同美国的银行,日本的银行和法国的银行合资组织了一家专门为国内引资的财务公司,叫做“中资兴业”。中是中国银行,资是美国第一银行,兴业是法国兴业银行。这家财务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就是中国银行的老行长王德衍。

以香港来说,大概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由香港中银集团牵头组织的银团贷款支持国内的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共150多亿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大连、山东、江苏,这些改革开放的地方,大的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电厂,几大部分都是由中国银行牵头来组织贷款。

“当时用的真正是外资,但是身份是国家的银行。”黄涤岩说。


 

根据国家利用外资的需要,中国银行在积极开展 “三贷”(出口信贷中的政府贷款、混合贷款和买方信贷)、筹措国际商业贷款之后,开始调查研究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的问题。1984年,经国家政府批准,中国银行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

1984年11月,中国银行在日本东京市场第一次发行日元债券,金额为200亿日元,期限10年,发行价格99.65%,票面利率7%。此次债券发行主干事为日本野村证券公司,主受托行为日本东京银行。中国银行这次发行的债券被东京市场定为一级品质。发行取得成功,打开了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的局面。

1985年6月,中国银行在欧洲法兰克福第一次发行西德马克债券,进入欧洲市场。发行金额为1.5亿马克,期限7年,利率7%,受到市场热烈欢迎。

1987年4月,在新加坡发行第一笔亚洲美元债券,金额为2亿美元,期限10年,利率LIBOR+1/16%。

1987年10月中国银行即进入伦敦市场发行欧洲美元债券,金额为2亿美元,期限5年,利率为LIBOR+1/16%,发行取得成功,确立了在伦敦发行债券的市场地位。

从1984年到1992年,中国银行在东京、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市场共发行国际债券17次,到1992年末,发行债券余额分别为2100亿日元、9亿美元、2亿马克,共折合26.94亿美元。在第一次发行金额的基础上,9年增长了15.2倍。

中行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筹集到的长期性资金,主要贷给国内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远洋运输等部门,对上海、天津、青岛、厦门、武汉等城市建设也给予了资金支持。其中两笔日元债券,还用于提前偿还日本能源贷款,减轻了能源贷款的利息负担。发行国际债券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保证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过渡,中国政府决定,中国银行在1997年前的适当时候参与港币发行。由于过渡期间香港仍由港英当局管制,所以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与英方进行磋商,并通过立法程序,确认中国银行的发钞地位。

1993年1月,香港行政局批准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将正式作为香港的发钞银行参与发钞。1994年5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功地参与发行港币。

1994年7月12日,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达成共识,签署了《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关于澳门发钞问题的会议纪要》。1995年10月13日,澳门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发钞合同。同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正式开始发行澳门币钞票。

“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渡时期,中国银行参与发行港币、澳门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位中行人告诉记者。

2008年8月6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手持火炬在北京的街道上缓步前行。

他所领导的中国银行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业唯一的合作伙伴,负责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时的中行不仅是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而且还是一家在大陆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众公司。

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温家宝总理对这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推进股份制改革,中国银行以国家注入225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为契机,加快了核销资产损失步伐,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使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等得到了根本改善。截至2004年6月末,中银集团授信总额为21,030.48亿元,不良授信总额1148.89亿元,不良率从年初的16.29%下降到6月末的5.46%,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康的财务基础。

同时,中行着力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建立市场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快信息科技建设与清算收付系统建设。

记者了解到,彼时国有银行改革主要是三个特点。一、对国有银行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引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及社会公众投资者,打破国有独资单一产权结构,真正把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现代商业银行。二、国家向银行注入资本金,而不是以往的剥离不良资产。注入的资本金不能用来核销银行资产损失。三、强调转变机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成立。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名称变更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63.90亿元,折1863.90亿股。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持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依法行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754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公司中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金融业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有史以来第四大首次公开发行项目。中国银行(3988)挂牌首日成交200多亿港元,打破历来新股首日挂牌最大成交额纪录。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后总股本2538亿,其中A股为1778亿股,A股市值达到6738.6亿元,已超过深圳证交所的市价总值,成为当时沪深两市中权重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尽管遇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但记者了解到,2008年中国银行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近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逾21%,位居全球银行同业第一。受其带动,该行的公司业务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按照新的战略构想,中国银行将努力帮助那些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逐鹿全球市场。

(本报记者 程志云 撰写)

特邀点评

巴曙松 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要总结与回顾60年中国金融业的曲折与辉煌,挑战与成就,中国银行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银行;从1912年开始,这家银行的演变史就可以说是一部现当代的金融史;特别是中国银行以其遍布全球的网络触角,可以灵敏体现中国经济崛起的进程,中国银行从国际市场上拘谨和不自信的有限参与者,成为当前全球银行市值前三甲;中银香港在香港的整合上市,成为中国国有银行波澜壮阔的股份制改革上市的破冰与试水之旅,而这些国有银行的陆续成功上市,奠定了今天中国银行业成功应对危机的大格局。中国银行也从最开始的事实上的政府机构,经历半政府半商业的机构,演变为今天遵循市场原则的积极市场竞争者;其间最大的成绩,在于因应时代大势,勇于进行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转型。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博导

从大清户部银行,到新中国之后唯一保持海外百年连续经营的银行,再到当下有华人处就有中国银行的国际化银行,中国银行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在全球、在国内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银行因其民族性、国际性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中国银行大事记 

◆1912年,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成立。

◆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1994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他三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

◆2003年,中国银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A+H发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的银行合作伙伴。

行业大事记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989年,工商银行首次发行了牡丹信用卡。

1992年3月,第一家境外分支机构新加坡代表处开业。

2005年,工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成为了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境外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已具规模,并拥有包括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银行卡、资金、实体分销渠道、电子银行各领域业务。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行先后开办了先进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这种委托代理业务。

1994年,建行将财务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转向现代化商业银行。

1996年,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2004年,建行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改名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今天,建行的营销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约13629家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为了加强农村金融工作,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中国农业合作银行创立,成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但于1952年被撤销。

1955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农行先后两次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1979年,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中国农业银行分设成立,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政策性业务与农业银行分离。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

2009年1月15日,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在全国拥有24064家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1,171家境外代理行,向超过3.5亿客户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