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人民币预言

2010-07-22 13:44

孙健芳 胡蓉萍 特约专家 赵庆明/文 作为最早一部3D电影《阿凡达》的男主角,萨姆·沃辛顿在2010年是一个传奇,但这是2030年,年近60的他只能屈尊扮演一个落魄的黑帮分子。当屏幕上的萨姆·沃辛顿劫持着人质,挥舞着手枪,大喊着,“如果想让他活着,就把那些红色的小纸片都给我”之时,影院的观众传出一阵笑声——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甚至电影之中的美国黑帮也更偏爱这种红色而不是绿色的小纸片了。

21世纪的钟声已敲响过30次,距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启动,已过了20年。

2030,代沟

2030年,20岁的李之滨完全不理解他的父母为什么在出国前要习惯性的兑换外币。“刷卡!刷卡!你们直接刷卡就行了,要不,直接用人民币现金也行!”尽管李之滨每次都这样告诉他的父母,但是做了20年房奴的李家夫妇依然保留了自己兑换外币的习惯。2007年,李家夫妇在为未来做规划时,不熟悉投资的小两口把所有资金都押入了股市,希望狠捞一把之后购买房子就结婚,但没有想到之后股市暴跌,并且错过了最佳的购房机会,后来在亲友赞助下,他们在2009年6月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最疯狂时买了一套120平方米房子,从此加入房奴行列。

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得李家夫妇与他们20岁的儿子李之滨的生活观念完全不同。李之滨是一个政府机关公务员,他大学刚毕业就进入了政府机关,现在他每个月的收入是3万人民币,合计下来有1万美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公共的节假日,他每年享受了5周的假期,他经常会去国外度假和旅游——并习惯了在国外用人民币付小费时,侍者欣喜的表情。

李之滨父母的习惯其实可以理解,要在几十年前,很少有人能预见到人民币会如此早的通行世界。即便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他也仅仅敢于在1999做出一个20年之后中国人民币将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的谨慎预言,而相比之下,你看看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多大胆,2001年他就预言,20年后世界上将可能有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

即便施密特的预言够大胆,但现实仍旧走在他前面,2030年的中国GDP总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一。而在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40507亿元。从2009年到2030年间,尽管中国脱离了经济高速增长区间,但由于中国经济活力和动力依旧强劲,中国平均每年仍保持8%的经济增速。相比这个经济增长速度,3%的年均通胀率并没有引发人们的抱怨,不管怎么说,你手中的财富始终在增值——2030年,中国GDP总量达到304.75万亿。

2030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为3:1,中国GDP折合美元有101.58万亿美元,相比美国GDP 39.92万亿美元的总量,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两倍多。

不过,这时候中国增长到15亿人口,而美国只有3亿人口,所以中国人均GDP为6.772万美元,美国人均GDP为13.3万美元,这已比20年前缩小了很多,在2009年美国人均GDP为4.78万美元,中国仅有3900美元,不足美国人的1/10。

2030年,中国的资本项目实现基本上对外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也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资本市场,其宽度和广度已非20年前所能比拟,另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中国产出了自己的“巴菲特”,2020年,一家在2000年以合作制模式成立的中国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同步上市,由于给投资人创造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到2030年这家公司的资产市值达到2万亿人民币。此时,虽然公司三位创始人都已60岁,但像当年的巴菲特和他亲密的合作伙伴芒格一样,这三位合作伙伴经常会荣膺全球最佳的投资家,也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喜爱。

这个时候,也有大量的中国资本去海外布局。季莫是在中国起家的全球连锁酒店的经营者,在2010上半年,季莫将自己的连锁酒店在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上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他开始在中国境内疯狂并购,2015年季莫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酒店经营者,但之后季莫的并购脚步突然转向境外,2025年他已经是国际上最大的连锁酒店经营者之一,2030年他留在中国境内的资产比例不过20%,而在境外的资产却达到80%。

2030年,任先生是法国最大的汽车企业在代理采购商,在20年前,他不过是一个老式雪佛莱汽车中国独家采购商,当年他做贸易时最担心的就是汇率的频繁变化,而到2030年,人民币几十年一直基本保持着与国际轴心货币——美元的汇率处于均衡状态,在汇率制度上则实行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浮动汇率制度,任先生已习惯通过资本市场做对冲来规避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2030,美元记忆

20岁的李之滨不知道20多年前发生过什么,但60多岁的姜永先生永远不会失去对美元的记忆,他甚至能够回忆起那个日子——2008年4月1日的下午,当日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7.0218元,逼近破7大关,姜永先生终于决定去银行把手中的2000美元换成人民币了。

在2008年那个时候,姜永还供职于中国中银国际证券公司,他从2003年开始陆续抛售美元,此时,姜永美国同行——大名鼎鼎的国际金融大鳄沃伦·巴菲特也开始平生第一次投资美元以外的外国货币;另一位与巴菲特齐名的、曾凭借抛售英镑而大发横财的乔治·索罗斯警告着美元的衰落,这些都让姜永先生坚信,自己已经和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泰斗们在美元判断上达成了共识。

但如果时间再往前推到1992年,姜永打死都不敢相信自己会16年后会做出如此决定,其实从1990年1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就不断升值,从1990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4.724元人民币持续上升到1993年12月的5.8元人民币,但在外汇黑市上,要12元人民币才能换到1美元,这主要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商品短缺时代,那时候国际产品价格比国内产品价格要低,导致黑市美元价格很高。

当年,姜永朋友赠他100美元和200港币作为他南下海南的礼物时,因为90年代,中国人还必须凭出境证件和有关证明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外汇,“当时我觉得好欣喜,这是‘美刀’啊,硬通货!” 姜永说。

正是这种对硬通货的“崇拜”,在整个90年代,姜永都很羡慕当时在非洲开发银行工作的赖金昌。赖当时的年薪以美元支付,而且每年5万美元的年薪还不用交税。但十几年后,姜永觉得赖不是那么值得羡慕了——赖这位居住在中国成都,仍然挣美元、花人民币的世界银行员工很懊恼,他的工资算上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等于缩水了20%。

将美元称作“美刀”的80年代,也是赖金昌乐意回想的美好的旧时光。1988年,在人民银行总行工作的赖金昌有机会去澳大利亚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因为这次出国,他得到了去免税店买两个“大件”和两个“小件”的指标,他用了那些指标买了松下28寸的彩电。

但这一切在1994年开始悄然改变,1994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轨,当月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0%,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大幅度上升到8.7元人民币。

这之后,中国渐渐向有效的世界工厂发展,商品价格放开,国内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很高,又有很多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等,大大刺激了出口竞争力,在成本优势的带动下,中国外贸业务蒸蒸日上,企业们除了换来了一大堆美元,还有英镑、欧元、日元……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多压制了美元的上升空间,1994年1月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度升值,到1995年6月名义汇率降为8.3元人民币,比1994年1月升值4.6%。

不过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总会被一些意外所打断,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尽管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但美元仍然被很多中国人“逮着机会就囤积”。

然而此时,中国已脱离了生产马靴和丝巾这种廉价商品的初级阶段,悄无声息地打造着自己的制造业基础,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不能生产笔记本电脑,但到了2005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已占据了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2002年,欧元进入外贸商人的视野, 2004年,整个旅游行业在欧洲市场的报价和结算货币逐渐变成了欧元,美元的版图步步退缩。

从1998年到2008年,虽然中国与境外的贸易总额从98年的232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力量也牵引着美元在中国式微的趋势。


通往自由之路

如果站在2005年看,人民币通往自由之路已是大势所趋。

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从盯住美元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从2005年6月的8.26元人民币持续提高到2010年2月的6.81元人民币,升值17.6%。

2008年,姜永把手中美元全部出售,他当时如释重负,但是这种感觉并未持久。正当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会一帆风顺时,在中国中秋那个全家欢聚的节日,由于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金融危机竟然把全球拖进了烂泥潭,也再次打断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中国暂停了人民币汇改的步伐,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自2005年汇改以来维持缓慢下滑趋势,但到2008年7月戛然终止。自2008年7月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走势图一直维持着一条笔直的水平线。

2009年10月,距中国终止汇改已经过了1年多,美国劳工及制造业团体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七大工业国(G7)发布会议公报,强调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欢迎中国致力于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但此时中国政府表态异常,2010年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应对危机的背景下,美国让美元持续贬值,要求他国货币升值,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也是不公平的。

当汇率问题演变成国家主权问题,汇改被毫无悬念推后。

直到2010年6月19日,汇改自由之路才重新开启,当日央行发布公告,将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当时很多交易员懵了,“央行今年已经若干次说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针对一篮子货币了,但只有人民币真的较大范围地浮动了,我才确信汇改真的重启了。”国内一家中型银行外汇自营交易员说。

再次重启汇改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经常会有经济学家站出来,他们指手画脚,拿日元升值对当年日本的影响比鉴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历史总会重演”,有一些人提醒政府,不要走日元升值的路子、不要上当年美国人曾给日本人设的陷阱。

但汇改的步伐再也没有停止过。

2009年11月,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到2010年底时将达到6.4-6.5,实际到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达到最高点,为1.93元/美元,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到达了基本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3.11元/美元。

(赵庆明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