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匪气”
导语:电子商务也需要一点“匪气”。因为它们不仅仅面对的是强大的传统渠道,而是更加强大且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形态。“匪气”说好听点,就是冲劲和破坏力,在夹缝中生存,没有这两点肯定玩完。

经济观察网记者 张昊刘强东和李国庆在微博上的“对喊”,俗套地着实让我汗了一把。

故事的起因是刘强东以一个玩笑似的理由向当当宣战,李国庆不仅特严肃地应了战,还大爆粗口,刘强东借势大打煽情牌,上演了经典的“让我们共同努力”的桥段。次日,刘强东则毫无表情地拿起了“斧子”向当当砍去……

如今电子商务的那些“年轻后生”们,骨子里老是透着那么一股“匪气”。似乎圈了一个山头,扯起一面大旗,就可以占山为王,然后就可以代表广大人民革传统渠道的命了。于是乎,京东要干掉国美,当当要取代新华书店,后面还跟着做衣服的凡客、做鞋的乐淘和做内衣的梦芭莎……

且不论它们是否给力,那股“匪气”就让人有些受不了。本人有幸见过多位电子商务大佬,也屡次领教过他们的“拽”, 似乎在他们眼里,电子商务天生就代表了消费者利益,代表了自由,也代表了未来,而传统渠道一定都是不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也一定会被取代。虽然我也是电子商务的忠实拥趸,但不免还是有些格应,毕竟作为消费者的你又一次“被代表”了。

在阿里巴巴等老一辈B2C的荫庇下,新一代B2C活得可谓是滋润,它们不用费力地去普及ABC知识,也不会碰到上下游企业的白眼。而环境的舒适,则让它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简单得可怕。

首先是“民赋其权利”。在它们看来,电子商务的出生就是为了打碎旧体系,而消费者则想当然地因为价格优势去追寻它们的脚步。它们自认为背后有强大的用户做后盾,它们还认为上游厂商对它们的无视是一种自我毁灭。于是,向上游施压成了常态,理由很简单,“消费者需要”。

是的,消费者确实需要价廉物美的商品,但这并不代表电子商务可以以此绑架我们来要挟上游厂商。电子商务注定是个渠道,它也注定无法取代传统渠道,未来的渠道体系将是一个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体。上游厂商肯定不会只围着价格转,而很多软性的因素将成为关键。电子商务们需要明白,它们手中的武器其实是大量的消费信息。如果能够深入挖掘,然后整合产业链,有的放矢,就会不仅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而且也确实称得上“代表了人民”。

还有可怕的“唯规模论”。电子商务成立之初不盈利可以理解,因为物流等环节的确需要很大的投资。它们开始扑向VC和PE,也开始习惯对赌销量,当然它们其实也把自己的命给赌上了。

为了规模,它们不得不把网站做成“大卖场”,当当做家电,而京东则卖起了书。一夜之间,中国的电子商务都在向亚马逊看齐,尽管它们也清楚垂直类的电子商务似乎更容易操作。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书和电器的仓储和配送绝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不是什么产品都可以嫁接在现有的物流体系上。消费者当然希望物流公司能把东西送上楼,特别是家电,调试好了再结账。而刘强东一句“果断放弃1%不愿意下楼的用户”让消费者心凉了一半,尽管这个传闻有待证实,但却暴露了电子商务的隐患:规模第一,服务第二。

电子商务未来的价格优势会逐渐丧失,这是上游厂商采用平衡策略的必然结果,而未来的渠道之争,服务将是最重要的砝码。现在的情况则是,我不止一次地听朋友抱怨,跟某团购网站已经定了产品上线日期,却被一而再地推迟,而买了团购券的则发现实际产品与线上宣传的相差甚远,还有那些在网上买到破书和二手衣服的……

中国的电子商务很矛盾,它们昂着头向上游要产品、要价格,一转身,却依然昂着头地把这些产品扔给消费者。而他们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准确快速且贴心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如何向上游厂商反映正确的市场信息,实际上,电子商务在国内普及的这几年中,每个环节都拧巴着。

但话说回来,电子商务也需要一点“匪气”。因为它们不仅仅面对的是强大的传统渠道,而是更加强大且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形态。“匪气”说好听点,就是冲劲和破坏力,在夹缝中生存,没有这两点肯定玩完。不破不立嘛,如果刘强东和李国庆一本正经地在微博上客套,反而是不对味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