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地产现状及趋势专家研讨会
导语:

活动时间:2011年7月12日

活动地点:金茂府接待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15号大郊亭西北)

主办单位:经济观察报

活动流程:

时间

会议内容

14:50 — 15:00  

嘉宾签到入场

15:00 — 15:05  

主持人致辞:吕尚春老师  经济观察报地产版组主编

嘉宾致辞:  杨  熙先生  新浪乐居主编

15:05 — 16:50  

主题内容:

1、与此前相比,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众多的地产企业开始真正思考转型商业地产,就商业地产而言,对国内的房地产开发者来说,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或者说限制性条件是什么?

2、商业地产与住宅开发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商业地产开发有几大类型?从投入产出各有什么不同?

4、对国内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印象,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

5、“中国商业地产价值榜”评价体系探讨。

 

发言嘉宾:

马光远先生  知名房地产专家、评论员

秦  虹女士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  敏先生  商务部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郭增利先生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

王永平先生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

新 望老师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

武廷海先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甘  洁女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杨  熙先生  新浪乐居主编

郭  杰先生  新浪商业地产总经理

唐  勇先生  中国光大银行房地产中心主任

李亚明先生  北京汉博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薛迥文先生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副总裁

金  勇先生  世邦魏理仕北方区资深董事总经理

赵  龙先生  慧聪邓白氏研究总裁

邓中文先生  21世纪不动产中天总经理   

李  睿先生  阳光新业总裁助理兼北京瑞景阳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  洋先生  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上海证大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置业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6:50 — 17:00

请吕尚春老师、杨熙先生做总结性发言

   一个奇迹的终结,往往意味着另一个奇迹的开始。

   正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大事件: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经历了前十年商品住宅的高速发展之后,前所未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拨动了不动产业的轮盘,从金融资源、专业机构、企业目标皆因此而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住宅“单极”火热的状况,转向商业与住宅均衡发展。对于商业地产,现在正像1998年之际,几乎本土地产商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先行者如凤毛麟角,成熟的经验与人才处于饥渴状态。这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却也表明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观念巨变

   从“成本导向”到“客户导向”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对于商业观念说道:“在目前有关“公司”的经济理论和“追求最大利润”的定理所形成的画面中,经济学家心目中的“商人”尽管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适应方式中有所选择,却仍然只是顺应经济发展而被动适应环境。基本上,这是“投资者”或“理财者”的观念,而非“管理者”的观念。” 

   投资者以“成本导向”、“追求最大利润”为准则,事实上成为中国住宅业过去十年的基本写照,然而如果涉及“商业地产”世界,与住宅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这里,需要是“真正了解客户的需要”,并能够捕捉。德鲁克称:“虽然人类永远也无法“主宰” 环境,总是紧紧受到各种可能性的钳制,但管理层的特殊任务就是让企业的希望先成为可能。”业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无法从粗放管理中跳出,那么转型商业地产,将缺乏最根本的操作基础。 

  “管理层的特殊任务”是什么?对于商业地产而言,一个最为显性的指标即是这个商业,是否聚集并能够留住足够的人群流量,并能够因创新能力而使客流持久稳定。真正的关注“客户需求”,正是商业地产面临的课题,而这一点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商业地产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命题。 

   创新魅力 

   中国从不缺乏奇迹,而商业地产的未来也一定会轮番演绎精彩。享誉世界的商业地产标杆----美国西蒙房地产集团(Simon ProPerty Group),奉“始终不断的创新,保持一个超越同行的商业模式”为其管理宗旨。

   有评论称,“毫不夸张地说,是西蒙房地产集团把美国零售业从家庭经营小店的作坊时代带入了今天的多功能、多元经营的综合性购物中心的规模化经营时代。”回顾西蒙40多年的发展史,深入的市场研究、策略性的思考、强大的领导力,使西蒙致力于拥有最佳的物业组合,不断改善商家和购物者的购物体验。《财富》杂志全美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中,商业地产领衔者西蒙排名第一。

 

   尽管中国商业与“世界标杆”距离还很遥远,然而既往规律表明,“对于消费者粘性”是商业地产的价值核心。过去数年,一些先行试验表明,由于住宅开发形成的已有观念,导致了开发者付出了沉重代价:处于城市核心的长沙“东汉名店”、南京新街口的亚泰盘谷等案例,并没有因占据中心地段而博得任何优势,最终全部折戟沉沙!也正是这些事例,而使新的商业地产投资具备了“后发优势”,并意识到商业地产富有独特的实践规律,无法简单复制、无法简单抄袭、无法一劳永逸,这就是商业地产的挑战与魅力所在。 

   标杆力量

   评价商业地产与操作商业地产同样不容易。因为商业地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没有“定式”。正象餐饮口味的不可捉摸,在“顺应需求”与“创造需求”之间,只有具备后者的商业能力,才能在这个强手如林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学院式的归纳与理论化,对于商业地产是致命的,正象“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任何人如果想把管理变得更“科学”或变成一种“专业”,一定会开始设法除去那些“讨厌的麻烦”——商业世界中的不可预测性,包括:风险、波动、“无益的竞争”、消费者“不理性的选择”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自由和成长的能力也随之而去。” 

   商业地产成长性,正来源于对于诸多不确定性的捕捉,而这一点却无法通过一个理论模型,一劳永逸地找到解决之道。我们试图在商业地产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个冷静而理性的观察者,并且紧紧围绕商业地产不同于商品住宅的特性,以全面、多元、系统性的评价指标,而使对于商业地产开发者的评价尽量趋于客观。 

   “理性,建设性”一向是我们秉持的价值理念,“中国蓝筹地产评选”已经走向七年时间,并获得来自中国房地产业界、香港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相信“中国商业地产价值”评选亦能一如既往坚持,并成为中国商业地产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忠实守望者。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