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宋尧/文 2011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56元/平方米,环比5月上涨0.41%,其中75个城市价格上涨。环比涨幅位居前列的城市,郑州、长春、潍坊、洛阳,均属二线城市。
2011年上半年,同比2010年上半年价格涨幅较大的城市中,有重庆、福州、厦门的影子,涨幅分别达到了30.10%、33.69%、25.07%。
这组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或许是7月12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好注释。多年与房价博弈之后,政府的神经已经变着异常敏感,稍稍有房价反弹的迹象,必然带来高音喇叭般的叫停。
二三线城市房价重新抬头的迹象,市场上流传的限购政策短期化的言论,以及部分城市有意放松楼市调控的试探言论,或许最终招来了这一轮的高音喇叭。
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设上的快速推进,使中央政府觉得这高音喇叭喊着理直气壮,毫无后顾之忧。
截止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0%。在建保障性住房预计年内建成400万套以上。三季度,更是将进入保障房密集建设的高峰期。这样的一个进展,使得上半年楼市低迷,土地市场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全国房地产投资的依旧同比增长32.9%,高达26250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1%。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吗?恐怕是的,不过,这根支柱可不仅仅是商品房,保障房现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没有了投资下滑之忧,对楼市的调控则尽可下重手。政府说房价要降,那就一定要降。
一线城市自然是在风口浪尖上,新上任的北京住建委主任杨斌约谈开发商时便传达出三点,限购政策长期性;北京既然承诺“稳中有降”,那就一定要“稳中有降”;保障房,则要求开发商多承担责任。
二三线城市也在重压之下,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媒体拿来做标题的一点,便是“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房价上涨过快,这显然已是一个危险的事实,但被政府用于救险的“限购”却同样充满危险。
“调控误入歧途,但没人承认错了,愿意修正,只好强化现行措施。调控不能斗气。限购限贷长期化要么使需求大量沉淀,严重威胁就业、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等,进而影响稳定,要么带来下一轮暴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自己的微博中写下这么一段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