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26
导语: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地铁不超载 赖昌星遣返 “桥坚强”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全面的信息的公布,可以让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大白于天下,这有助于公众消除对铁路安全性的恐惧。信息的全面是逐步实现的,而D3115司机的解释,是关键的一步。
                                                                                                    ——《经济观察网》

如果说严重的事故本身,重创了人们对铁路安全的基本信任;那么,重建民众的信任就成为铁路部门接下来要做的核心工作。
                                                                                                    ——《新京报》

铁道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在政企分开的同时,从人员管理到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广州日报》

如果说原铁道部长刘志军的落马揭开了官商勾结的黑幕,那么今天的动车追尾事故就是将现行铁路体制唯一引为骄傲的“奇迹”打回了原形。铁路体制非改不可的共识至此已无法撼动。
                                                                                                    ——《南方都市报》

这起事件再次说明,引起公众关切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应该做到与调查获知同步,与公众的关切保持一致,要直接回应公众想获知的一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否则,沟通传播必然出现障碍,必然伤及事故责任方,也使有关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受损。
                                                                                                    ——《京华时报》

铁路安全,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高低的问题,还与日常管理、与人的因素高度相关。没有技术创新,不会有领先世界的中国高铁技术,但运用高新技术,不能走向对高新技术的迷信。再高超的技术,最终要靠人来控制,必须与普通技术、日常管理及维护等结合起来。
                                                                                                    ——《中国青年报》

即使从客观条件上很难完全打破铁路的商业垄断,但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尤其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最快速度的铁路交通,它的交通安全和风险防范不能由铁道部一家说了算。
                                                                                                    ——《上海上报》

如果不能从技术上保证高铁的安全,则宁可放慢高铁发展的速度,毕竟在生命和技术之间,我们只能选择生命;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则就应该启动问责程序,严厉追究铁路部门的管理责任。
                                                                                                    ——《法制周报》

尽快拆分铁道部门,让铁道部变成铁监局,成为彻底的监管者,下属铁路公司、投资公司、设备公司成为彻底的市场主体,才能让我国铁路建设摆脱在大干快上中噩梦不断的险恶境地。
                                                                                                    ——《东方早报》

中国回不到信息封闭时代,对高铁事故的遮饰是在挑战公众的良知底线,对高铁技术的过度追捧是在挑战公众的智商底线,在宣传中将可怕的灾难说成对人性的考验,是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公然挑战。
                                                                                                    ——《FT中文网》

中国要对外售卖高铁技术和设备的计划肯定受到沉重打击,但这不是中国目前最须要忧虑的,其当务之急是从温州事故中吸取教训,要消除搭客心里的阴影就要实实在在地追究责任、纠正错误。
                                                                                                    ——《联合早报》

地铁不超载

强调公交系统安全运营,保障市民安全非常必要。但这个“四不”看着还是让人冒汗。一旦实施,会让北京“死得”很难看。
                                                                                                    ——《经济观察网》

为了出行更经济,将有更多的人选择公交车出行,本来就拥挤的公交车或将无法承受。公共交通不超载是乘客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显然,交通部门还应该统筹规划,化解公众出行与安全之间的矛盾。
                                                                                                    ——《新京报》

地铁人满为患,表面上看是超载问题,存在安全风险。但造成这一表面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旺盛公共交通需求与当前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京华时报》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如果多一些官员挤挤地铁,感受一下老百姓的不易,就会不仅坚决反对地铁超载,更会全力以赴缓解地铁超载,让老百姓上下班舒服一些、有尊严一些。
                                                                                                    ——《中国青年报》

赖昌星遣返

解读赖昌星遭遣返回国,一个颇有兴味的问题是,赖昌星归案是作为远华案的一个组成部件,还是作为一桩新案进行审理,或者说,这是一个结束还是某种新的开始。
                                                                                                    ——《长江日报》

这次加拿大政府将赖昌星戴上手铐押回中国,赖的处境是十分狼狈的。这似乎对外逃贪官及经济罪犯不失为一项警示:“出來混总要还的”;对于世人,仿佛又印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凤凰网》

“桥坚强”

如果在茅以升以后,中国大地上每一座桥梁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能恪守那份常识,那现在还能出现这样的奇迹吗?所以,这从“常识”到“奇迹”,其实正是印证了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无法抹掉的悲哀。
                                                                                                     ——《法制周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